人们都记得,当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就走上朝鲜战争,和美国正面打了一仗。美国人吃了亏,忽然发现自己好像犯了错误,于是掀起了一场大讨论,主题就是“谁失去了中国”,美国如何失去了对这个东方大国的控制。讨论并没有带来正确结论,反而助长了麦卡锡主义的泛滥。如今,美国的讨论重点又成了中国。这次的主题变成了“美国为啥没阻止中国崛起”。对于中国和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性,美国历届政府其实都是承认的。比如在2009年,基辛格就说,“国际事务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和印度洋。 2011年,希拉里·克林顿说,美国要转向亚洲。2022年,拜登也说,21世纪经济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在于印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印太地区,最耀眼的主角就是中国。过去10年,亚太地区——注意不包括印度洋,在全球GDP增量当中占了70%以上,其中有31个百分点是中国贡献的。还有另外一些参数,也证明了亚太地区的重要性。那么,美国有没有做什么,来应对这样的变化呢?最近有两名美国学者,布莱克威尔和方丹写了一本书,叫《失去的十年》,说美国一直没有能真正转向亚太。虽然历届政府嘴上说得很慷慨激昂,但落实的时候,“在执行的浅滩上失败了”。美国的军事资源还是重点向西亚和欧洲倾斜,虽然美国间歇性地拉拢亚洲国家,但没有成功应对中国的崛起。所以这两人说,美国的亚太政策,是二战结束以来“可能最严重的失败”。

至于失败的原因,两人认为,一是因为政策不连贯,二是因为说了不做。克林顿在中国加入WTO的时候投了赞成票,如今相当多美国政客后悔了。小布什政府一度打算围绕中国建立军事包围圈,但反恐战争打破了他的想法。奥巴马提出了转向亚洲和所谓的TPP协议,但西亚局势和乌克兰政变再次打断了美国政府的计划。特朗普倒是高调反华,但是他一上台就推翻了奥巴马的政策,推出了TPP,还勒索日本和韩国,破坏了反华统一战线。拜登上台之后,搞了不少政策、倡议来建立反华包围圈,但是乌克兰战争和冲突的爆发,又把他的计划打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乎,在过去十年,美国的反华大业是屡战屡败。现如今,美国已经错过了阻止中国崛起的时间窗口,历史的车轮挡不住了。这本书在美国政治圈子里引发了一些讨论。有人说他俩太悲观了。但是我们认为,美国这次讨论和上次一样,也不会有正确结论。这本书在陈述了亚太地区重要性之后,先入为主给出了结论,如果美国想继续保持地球霸主的位置,就必须进入亚洲,并阻止中国成为亚洲的统治者。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所谓“亚洲统治者”这顶帽子,我们是不要戴的。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领袖,领袖的概念并不是霸主,也不是统治者,而是为其他国家创造一个模范形象,帮助第三世界追求现代化。统治者的概念,是要把自己的意志和制度强加给其他国家。这违背了我们的基本原则,而且必然陷入长期军事干涉的泥潭,是毫无必要的。所以《失去的十年》主张美国阻止的,是一件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从出发点就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主张美国继续保持“本星球最强大国家地位”,同样是有问题的。任何国家都希望自己强大,但自古以来,强大的国家首先要练好内功。有足够的生产力、人力、凝聚力。如今,美国统治集团所做的事情,都是在破坏美国的内功。制造业回归极其缓慢、效果微弱。毒品和昂贵医疗侵蚀着美国人的健康。群族撕裂和文化对立,让美国的凝聚力越来越接近于笑话。所以,美国的强大能不能保持下去,关键不在中国,也不在亚太,而在美国自己。只不过,中国和亚太经济的健康发展,会让美国普通人感到更加沮丧而已。美国的统治集团以及他们豢养的政客,把不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当做真理,非要寻找一个实现的途径。那么,是绝不会有正确答案的,也找不到阻止中国崛起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