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用“刺刀见红”来表明决心的坚定和敢于拼搏的精神,而一提到拼刺刀,人们就会想起抗战中日本兵。

日本兵的刺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近乎无敌的,很少有国家在单兵的拼刺方面能够与日军相抗衡。

那么,日军为什么拼刺这么强呢?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重视刺杀训练久已

在日本相关典籍中,记载了在日本西南战争中出现的大量“拔刀队”参与到热兵器的冲锋中,继而在日俄战争中发展成了“肉弹战术”,也就是用人体当作子弹冲进敌方阵地中,通过短兵相接的方式进行厮杀。

在1904年的夺取旅顺口战斗中,日军组织起了3000人的敢死队,首次以命令规定“不管敌人怎么样,谁也不许开枪,只可以用刺刀向敌人进攻。”

虽然这次刺刀队的首秀遇到了铁丝网和劈头盖脸的一片子弹而宣告失败,但是却在别有用心的政客口中描绘成了十分悲壮并且号召日军向他们学习。一年之后的黑沟台战斗中,日军再次以师团为单位进行了大规模刺刀白刃战,结果却是大获全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以刺刀作为白刃突击战的战例,被成功列入日军1909年的《步兵操典》中,也正式成为了日军训练课程中的必修课。

在日本的文化中,一直都流传着“武士”的传说,日军看中了这种不顾自身、盲目顺从的精神,于是就把这种精神融进了军队的精神教育。在训练拼刺中日军把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几乎很少有闪退,最基本的招数就是刺、挡、拨这三个极其简单的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个词叫做“肌肉记忆”,在体育训练当中经常能够看到,日军就是通过对这三个最简单不过的动作反复训练,形成了肌肉记忆之后基本上就是下意识的动作反应。

日军的新兵大概需要训练一年左右的时间,其中除了队列、射击、拉练等训练之外,还有专业的刺杀教官进行严格的拼刺训练,通过千次万次的反复训练形成本能的反应,在来不及思考的情况下做出格挡、反刺从而对敌人进行杀伤。

在日本本土训练的士兵一般会在第十个月开始将学习的基础技能和别人共同配合使用,也就是小、中、大规模的营团级别的合作练习,但是这些训练出来的新兵并没有见到过战场的残酷,但是到了战争后期,大量的新兵被送到中国,他们变态地用活人进行刺杀训练,用活人的鲜血来继续扭曲他们变态的心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有一个八路军的老兵回忆,日本人的刺杀术的确很实用,即便是训练没有多久的新兵,只要能够沉得住气,往往都能够发挥出很强的战斗力。这位老兵曾经和少林寺的和尚学过武,但是在一个看起来就是新兵的鬼子面前只一下枪就被挑开,幸亏在近身上老战士经验丰富,并且身大力不亏,徒手卸下鬼子的刺刀才杀掉对方。

其实日军的刺杀术中并不是只有枪刺,对他们佩戴的三零式刺刀也进行了近身的格斗培训,也就是所谓的“短剑术”。这名老兵遇到的是一名日本新兵,虽然在拼刺方面并不占下风,但是在经验和勇气上明显不足,尤其是在近身格斗培训上的经验也有所欠缺。

日军的刺杀术也在不停地总结和学习,日本陆军军部整理出过一份有关美、英、加三国部队白刃战的观察总结报告。

报告中称英军格斗最佳、加拿大其次、美军最差,但是整体上欧洲人身高臂长有距离上的优势,但是力量虽然大,可灵活不足,所以日军特别强调“贴身死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日军对士兵的拼刺培训方向来看,初期时的方向是以培养、麻痹战士的精神为主,但是在战争的后期则完全是在依靠战士的生命来换取失败的时间。

拼刺中的优势

日本人,当初因为身材普遍矮小,所以一度被我们称呼为“小日本”,如果是在飞机大炮上的工业竞争上面输一截,倒也情有可原,但是在近身肉搏这种事情上都输给“小日本”,怎么能够让人甘心?

其实,日本人绝对不是仅仅赢在拼刺技术上。

首先,日军在武器上占有很大的优势。

日军所使用的刺刀,一直都是三零式军刺,这种军刺在外观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长”。在二战时的军刺普遍长度是在30厘米左右,而三零式军刺的长度则可以达到52厘米,这样的长度在近距离格斗中占有极大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中国军队所使用的刺刀主要是中正式和老汉阳两种刺刀。中正式刺刀是根据德国的毛瑟步枪配套改过来的,虽然已经把长度适当加长,但是长度也只达到32厘米。而汉阳造则是把长度增加到了51厘米,但是却在与枪身配合之后改变了整枪的配重,从而影响了使用的顺畅性。

硬件上无论是中正式还是汉阳造,都没有敌得过日本的三零式,从数量上也同样处于绝对的劣势,三零式一共生产出了650万支,而最初的十年时间里汉阳兵工厂生产了近2万支枪支,但是却只生产了2310把刺刀,中正式也不过生产了60万支,而且这些刺刀并不通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在大喊着拼刺刀的同时,战士们的枪上往往都是比敌人短或者根本没有刺刀。

在老战士的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刺刀磨得越快,人就死得越快”,这当然不是在说敌人死得快,而是说刀磨得越快刀身就越薄,在格斗中经常会折断。因为当时我国在冶金行业的技术水平的确不能与日军相比,所以在刺刀的质量上也难以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是步枪的长度上也有着很大的差距。中正式的枪身长度是1.1米,汉阳造要更短一些,只有0.95米,而三八式的长度则有1.28米长,再加上超长的刺刀,在“一寸长一寸强”的格斗中,三八式的优势一览无余。

另外,身体素质的差距,也是日军格斗的优势。

有资料显示,在二战时期的日本男性平均身高是1.54米,而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68米,如果单从这个数据上来看,中国人的臂展要长于日本人。但是实际上中国人的平均体重却实要低于日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