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苏州市民胡友平女士在苏州某公交站台,发现一男子持刀行凶,她立即奋不顾身上前阻止,其被犯罪嫌疑人连捅数刀,后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现在,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已提请市政府,追授市民胡友平为“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

按说,无论是谁,能如此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成为救人者,都会被视作伟大的英雄人物,社会上、网络中,都不应有任何杂音与异义。

何况,这还是一位55岁的女士——即使有信息称,胡友平是校车管理员,但是,其不仅做到了履职尽责,还能不怕牺牲,敢于与严重威胁他人生命安全的犯罪行为作斗争,这就足可以称其为一位令人无比仰视的英雄人物了。

所以,为救他人而牺牲的胡友平女士,被申报见义勇为称号,完全符合国家规定,也非常够格获此光荣称号——甚至可以说,追授胡友平女士为“烈士”,亦不算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不少新闻报道中,常见有人因救溺水儿童,因此见义勇为而牺牲者,被评定为“烈士”称号者也很多——对照之下,胡友平因见义勇为而牺牲,也完全够格,获得这一追授的身后荣誉。

2012年7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由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等七部委制定的《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其中就提出,“对见义勇为死亡人员,凡符合烈士评定条件的,依法评定为烈士……”

不过,在此事件中,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元素——那就是胡友平见义勇为相救的两人,是一对日本母子,这却让一些非理性、令人不齿的杂音出现了。

更有人将此情绪化的思维,用之于评价牺牲的胡友平女士身上,就显得更为可耻与令人恶心了。

别说胡友平女士在事前,有可能并不知道所救者为日本人了,就是明确知道她们是日本人,则任何有良知的人,也都应有此见义勇为行为。而作为网络之上的旁观者,更应为这种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见义勇为行为致敬与肃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质上,胡友平女士不仅为中国人,也同时为日本人和全世界的人,树立了一个勇敢、无畏的中国人之高大形象。

“正义于心,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等人类美好、高尚之品质,完美地体现于一位55岁的普通中国女性身上,如此勇敢无畏、不惧牺牲的烈士,她的精神和形象已超越了国界,可谓是人性光辉照耀于世的一位伟大楷模!

相反,那些以龌龊之杂音,评价此事的人,其任何拿历史说事的胡乱联系,都是一种令人不齿的做法,也都是一种认知水平低下、文明理念丧失,用仇恨代替一切的非理性之“二极管”表现。

是的,家仇国恨,对于中国人来说,当然永远不能忘记!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的民族就要因此被“仇恨教育”冲昏了头脑,丧失了理智。

对于国家之间正常往来的国民,比如中国招商引资而来的日本企业,其按照中国法律设立的日本人学校,这些来到中国的日本人,显然并不是我们“仇日”的对象与敌人,反而应是中日友谊、友好交流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中国人的“反日”,反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历史上对中国的侵略之仇;反的是对于侵略战争不反省、不道歉的日本军国主义余孽思维与言行。

但是,这也同样并非代表着,我们就要“逢日必反”——不能将这种仇日思维,投射于所有与日本有关的人与物身上。

事实上,如果“反日情绪化”到了这种是非不分的地步,最终,遭致反噬的必会是我们自己!比如,最终形成了“乌合之众”的势力,甚至有可能会产生毁灭性的社会破坏力。

所以,对于英勇救人而牺牲的胡友平女士来说,无论她当时知不知道,所救者是否为日本人,但她的见义勇为行为之性质,都没有任何的不同。

无论其所救者是一个中国人,还是日本人、美国人、朝鲜人、俄国人……都丝毫不会令其烈士行为与精神的光辉成色,有任何的分毫减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那些面对胡友平女士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精神时,竟然还会发出龌龊杂音的人,事实上,只有你们在减损着中国人的文明形象和正义精神!

一个没有了是非标准,只有“仇之则恨一切”的非黑即白思维之民族,永远不可能从仇恨中站立起来,而只会淹没在无底线的仇恨酱缸里而自溺……【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