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9日中午,安静的北京南苑机场上空突然传来一阵飞机马达声,只见一架硕大的飞机由远而近,由小变大,直奔机场停机坪而来。

飞机上乘坐的是正在巴基斯坦“养病”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透过飞机舷窗,48岁的基辛格凝神的望着下面那块陌生的土地,眼看地面逐渐清晰,他却眉头紧锁,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数天前,他还在华盛顿同总统尼克松商谈此次中国之行时,引起他和尼克松最大的担忧不是如何同中国政府谈判,也不是如何能够安全到达中国,而且在见到毛泽东周恩来时需不需要向他们磕头行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对于基辛格来说是陌生的,对美国来说也是陌生的,相互对立了20年,他们并不了解新中国。

要不要磕头,一直困扰着基辛格,也困扰着尼克松。

基辛格此次前往中国是为他访华铺路,如果在面见毛泽东时真的被要求磕头行礼,那么对于他这个美国总统来说可以说是进退两难。

因此,基辛格这次秘密访华除了为尼克松访问中国探路之外,还带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确认一下见中国领导人需不需要磕头。

尼克松和基辛格为什么会有向毛泽东磕头的想法?他们后来又是如何化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9年1月,尼克松当选为美国第37任总统,入主白宫。

尼克松政府接手的美国政府可以说是一个“烂摊子”,已是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

在国内方面,由于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沼,极大地损耗了自身元气,引发民众不满,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再加上国内种族冲突加剧,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状况极不稳定。

在国际上,在两极争霸的背景下,苏联强压美国一头的境况已有数年时间,而美国与自己的铁杆盟友西欧和日本的矛盾不断加剧,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到了60年代末,美国对外战略已到了不得不调整的地步。

刚刚坐上总统宝座的尼克松,便将目光放到了那个正在悄然崛起、与美国对立了20年的东方大国身上。

自从尼克松上任伊始, 他就曾公开谈论自己的执政理念,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抗后,我们现在进入谈判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调整美国对外策略,尼克松放弃了在当时已经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进而提出要建立一个以“美、苏、西欧、中、日”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重建大国之间的均势!

根据这一政策的构建,美国和社会主义世界的关系将由之前的对抗和战争边缘转变为和平共处。

苏联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苏缓和、同中国打开外交关系,是尼克松政府对这一政策实施的发展方向。

此时中国的形势同样也十分危急。

因为珍宝岛事件,我国和苏联关系一落千丈,苏联集结百万大军陈兵边境,企图联合印、蒙两国从北方、西北、西部、西南地区对中国进行包围。

而美国正在越南进行战争,与其东南亚盟友及日韩等国正对中国从南部、东南、东部地区进行包围。

四周强敌环伺,严重威胁中国大陆安全,如何破局,成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眼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珍宝岛事件

为此,毛泽东在1969年的上半年,专门委托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四位老帅研究国际问题,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做出有效的判断。

就在尼克松打算改变对华政策、对中国释放积极信号的同一时间,陈毅提出了一个“不符常规”的构想,即主动提出举行中美部长级或者更高级的会谈,协商解决中美之间的根本性问题

同时,他还十分准确地预料到:“如果我们不提,我估计美国也会向我们提出类似的问题。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在波兰首都华沙上演了“美国驻波兰大使塞斯托尔不顾国际外交礼仪风度飞速追逐中国使馆翻译”的趣事。

中美两国中断了两年的大使级会谈再次开启。

不过,尼克松想要改善对华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

自从朝鲜战争结束后,中美两国已经20年的时间没有过官方的正式交流,不管从历史方面还是社会制度方面都是矛盾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陈毅

其次,“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国内盛行已久,再加上美苏两极争霸多年,使得美国国民对社会主义国家充满偏见和对立。

最后,美国和中国的主要对手苏联无处不在,如果中美建交相互联合,那么势必会引起苏联的不安和警觉,到时苏联会以此来要挟正在进行的美苏谈判,使美国处在不利地位。

尼克松浸淫政界多年,一路走来,他深知官场规则,稍不留意就有可能遭到政治对手的疯狂攻击,为此经过多番考虑,他决定建立一个只有极少数人得知的秘密渠道与中国进行接洽。

那么这个秘密渠道如何建立,成为尼克松需要思考的问题。

很快,他就将目光放到了与中国关系良好,往来十分密切的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身上。

1969年7月,尼克松访问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时,亲自对两国总统叶海亚齐奥赛斯库提出了三点想法,即:

美方愿意寻求与中方正常化的途径美方不介入中苏冲突,不参加旨在孤立中国的集团希望能够建立美--巴--中或者美--罗--中的秘密联络渠道

并希望他们能够将自己的这个立场传递给中方领导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