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固然夫妻俩在保护区内巡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嘴鸥觅食归来。通讯员 赵文昌 摄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渤海之滨,新、老黄河入海口两侧,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设一千二、黄河口、大汶流三个管理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力工人将戴好环志的东方白鹳幼鸟放回鸟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固然夫妻俩细心地安抚着刚被科研人员采血的东方白鹳幼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固然夫妻俩协助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工作人员给东方白鹳幼鸟称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固然和吴霞向东方白鹳的巢穴走去。

在一千二管理站,张固然和妻子吴霞已经工作了34年。他们的日常工作是带着望远镜和照相机,驾驶着执法车在保护区内巡逻。“像我们这个地方,最有代表性的鸟类是东方白鹳和黑嘴鸥,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黑嘴鸥为例,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首次记录是180巢,到2023年共计10年的时间,统计记录已经到了3903巢。”张固然说。从青年到中年的护鸟生涯里,张固然夫妻俩和同事们用时间和脚步一起见证了保护区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晨,张固然夫妻俩在瞭望塔巡视,他们的背后就是黄河故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晨,张固然和妻子吴霞在保护区巡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固然夫妻俩在黑嘴鸥繁殖地巡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出生的黑嘴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霞帮张固然擦拭从天而降的鸟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霞帮着北师大科研人员开展生态多样性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固然夫妻俩大部分时间的吃住都是在站上。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任小杰 汤梾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