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
- 不要总是想让昨天的阴雨淋湿今天的行装。
-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
- ——《我的阿勒泰》
序
一个故事带火一处景点,《阿普的思念》带火大凉山,《我的阿勒泰》带火新疆阿勒泰地区,而如今,一个温馨的小故事,一杯十元的咖啡,就足以成为人们踏上旅途的动力。
人们的旅游出行似乎不再只为了赏风景,它变成了一场心灵的寻觅,一次情感的治愈之旅。每一步的行走,都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每一次的停留,都是为了找到那一抹能够触动心灵的色彩。
VML发布的2024年百大关键词之首——“情绪工程”,便是这时代最好的注脚。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77%的受访者坦言:“希望感受到一些什么,证明自己还活着”。
现在大部分游客,不光只热衷于见山、见水、见海的美景,也向往在旅途中遇到人文趣事,在停留时品味那份独特的文化韵味,越来越多的“同款”打卡景点,成为朋友圈的主晒内容。
01.以“诗”塑生活
中国文献中很早就有表达旅行和旅游意思的相关词汇记载,《山海经》、《禹贡》等古籍中记载了大量关于旅行的诗歌;伏羲氏始乘桴、周穆王西游、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映射了故人对旅行的想象。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游历名山大川,成为了中国古代旅行佳话。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旅游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强劲态势,诞生了李白、杜甫、高适、王之涣等一大批出色的大文学家与大旅行家,创作《望庐山瀑布》《望岳》等一批妙笔横生的作品,山水小品的典雅、旅游馆舍的林立、旅游诗文的灿烂、旅游山水画的多彩,共同构成了隋唐时期旅游的壮阔全景。
明代的旅游达人徐霞客更是被誉为“旷世游圣”,徒步34年,经常是“持数尺铁,作蹬道,无险不披。能霜露下宿,能忍数日饥饿,能逢食即饱,能与山魈野魅对话,能襆被单夹耐寒暑”,为后人留下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从古至今,中国人就很喜欢游山玩水的生活方式。
近两年,许多城市文旅出圈,一跃成为网红城市,吸引大批游客光顾。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满足之后,更加注重精神追求。那些追求自由与美好,参与情绪创造,接地气,有人文情怀且价格亲民的产品备受欢迎,也更容易爆火出圈。文旅现象的爆火,其底层的逻辑透露出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就是爱的弥足珍贵。
面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需要情绪价值的供给给予慰藉,体现了一种情绪和亲密关系,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意愿,让人们更快乐,精神上更愉悦。
留客的核心仍然在于服务、释放善意,体现当地的人情温度,跟游客构建起真正的良性互动。
比起单纯地欣赏风景而旅行,旅途中的温暖和故事更能打动人心,如“诗”如“歌”,在这个旅行的过程中的每一次情绪都在告诉自己:仍存在 仍有意义
02.“远方”与探索
我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颗星球的嶙峋一角。
——余秋雨
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遇见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种种的困难,听听不同的语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乐。虽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更何况世界不止是一沙一花,世界是多少多少奇妙的现象累积起来的。我看,我听,我的阅历就更丰富了。
——三毛
奔赴下一个日落,欣赏下一个日出
我们的日常被社会的各种条条框框拘束着,学生要忙于学业,大人要忙碌事业,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束缚着绝大多数人。
旅行不仅是逃离日常的出口,更是心灵的归宿,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更好的归来, 路在脚下,世界在眼里,每一步都印刻着探索的勇气和自由的灵魂。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沿途的遇到的每一个有意义的瞬间,每一次看风景的心情,佛教的“一期一会”在旅途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你见识过不同的风土人情,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种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见的每个人,都会教会我们一点什么,让我们收获一点什么
03「花知」知生活
“一花一世界,知心知生活”是花知民宿的理念。
源自佛教的哲学思想,意指每一朵花都蕴含着一个完整的世界,即“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知心”代表着花知民宿对每一位住客的深入了解和关怀。
“知生活”则体现了花知民宿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倡导。
一花一世界,知心知生活
——花知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