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S7,作为奇瑞和华为携手打造的第一款车型,目前来看却并没有达到预期,截止6月9日,智界S7销量连续四周下跌,连续6个月的销量没有破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款车型,在重新发布的头几个月,销量还算可观,3月智界S7销量为3197辆,4月提升到了5012辆,5月份卖出了5021辆,这个销量成绩,对于一台起售价接近25万的车型来说,似乎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对于问界M9参数图片)和问界M7均超过一万的月均销量,智界S7的销量并不算出色,而且6月份,智界S7的销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难道才重新发布三个月,就要后劲不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11月28日,智界S7首次上市,官方指导价24.98万元至34.98万元,但是上市之后,这款车就出现了产能不足的情况,甚至传出了奇瑞和华为不和的消息,但是随后便被辟谣,而上市到今年2月份,这款车合计只卖出了794台。

随后在发布不到4个月后,这款车便改款重新上市,推出5款配置车型,售价24.98万-34.98万元,起售价虽然不变,但是三款车型降价2万元。入门车型CLTC综合续航里程从原来550km提升至705公里,而且在不配备激光雷达的情况下,就具备华为的视觉智驾方案,可以在高速、城市快速路中可实现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毫无疑问,这次改款,是大大提升了智界S7,基础车型的性价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智界S7的销量依然不及预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同为鸿蒙智行旗下,问界M9月销量超过1.5万台,问界M7的月销量也超过1万台,而且,在智界品牌发布的时候,很多人对它的期许都更高,因为奇瑞的自主一线品牌,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品牌号召力,都比东风小康强得多,奇瑞和华为的合作被认为是强强联手,智界S7也是华为体系的首款轿车产品,外界对于智界品牌的期望,自然要比问界更高,但是从目前来看,智界品牌无论是销量,还是市场影响力,都远不如问界品牌。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

其实从产品力来说,智界S7并不弱于对手,甚至在华为智驾技术的加持下,对比同级别车型,智界S7在智驾方面还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问题就在于,智界品牌成也华为,败叶华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点,问界品牌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和专注于SUV车型有很大的关系,增程+中大型SUV+彩电冰箱大沙发,这个路线已经被理想汽车验证过,是一条相对竞争压力不那么大,而且单车利润很高的路线,而这个路线几乎已经被问界汽车独占了,无论是智界还是享界,推出的第一款车型都是轿车,而轿车市场早就是一片红海了。这个价位段,面临的竞争对手太多了,成名已久的特斯拉Model 3、风头正劲,被认为性价比更高的小米的SU7,还有阿维塔12、极氪001等等,智界S7在这个市场想要出头实在是太难了,这就是奇瑞和华为合作,不得不面临的尴尬,不得不在定位上做的让步和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点,智界S7的定位有些尴尬,你看问界的几款车型,定位非常清晰,都是奶爸车,或者家庭SUV,这类车型和智驾的结合是非常恰当的,因为SUV车型不强调驾驶感,智驾为这类车型赋予的安全感,或者降低长期驾驶疲劳的智能化,都和问界车型定位非常贴合。

但是智界S7是一款轿车,而作为一台中大型轿车,智界S7是瞄着操控性去的,而操控本身就是和智驾冲突的,都智驾自己开了,操控有多好对于驾驶者还有多大价值,而这个价位段,还有小米SU7定价更低,也是标榜操控的竞品,这一点可以看看享界S9,定位行政级轿车,舒适+智驾是不冲突的,而相比之下,智界S7的定位就略显尴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点,智界品牌,无法像问界那样,承接华为带来的品牌红利,这也是智界S7的销量不及预期的重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东风小康的技术实力和乘用车的造车经验,实在是乏善可陈,因此问界品牌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就等于华为造车,而奇瑞汽车的乘用车制造实力可强了太多了,因此,奇瑞在智界品牌的话语权和参与度更高,因此会被觉得不是纯粹的“华为汽车”,而花几十万买鸿蒙智行产品的人,大部分可都是冲着华为来的,奇瑞可能也想不到,研发制造实力强,反而成为了缺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因为以上几个原因,奇瑞和华为强强联合打造的智界汽车,销量和影响力,反而不如问界品牌,改款上市头几个月,智界S7的销量还算可以,但是等热度一过,它和问界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这或许就是智界品牌的尴尬之处,问界汽车作为第一个和华为深度绑定的车企,已经占据了最好生态位,智界品牌想要复制问界品牌的辉煌,可能得另辟蹊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