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性都面临着痛经的问题。在排除疾病、情绪、心理、环境等因素的情况下,就要考虑药物对月经的影响了。除了激素类药物外,以下药物也会引起月经失调,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引起月经失调的药物

药物导致的月经不调,一般在停药或减少药物用量之后,月经会自然恢复。如果不能停药或减量使用,则应以治病为主,待病治愈以后再设法恢复月经。个别情况下也可以边治病,边用少量药物维持月经,以防止闭经时间过长,发生生殖器官萎缩性变化。

1.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吗丁啉),使用后可出现月经紊乱、月经量过多,严重时可使患者出现或接近失血性休克;部分患者使用后可发生月经稀少、溢乳、闭经等反应。

2.心血管系统药 如氟桂利嗪(西比灵),服用2~4周后可出现月经提前、月经量多、有血块,可使经期持续8~10天;利血平服用后可引起闭经;地奥心血康服用1周后可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使月经周期提前。

3.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此类药物时间较久,可引起闭经。有时可先导致患者发胖,随后再出现闭经。曲安奈德经穴位注射后可引起月经紊乱,月经提前,或使经期延长。

4.中枢神经抑制药 如安定、氯氮lvta等。这些药物主要有镇静、抗焦虑和松弛肌肉的作用。若过多服用,则可导致月经失调或影响卵巢排卵。长期大量服用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等,会抑制患者的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引起月经失调或闭经。

5.抗精神病药 使用此类药物后常会发生闭经,或引发闭经泌乳综合征。其中氯丙嗪具有很强的肾上腺素能阻滞作用,能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引起月经失调和闭经等。

6.解热镇痛药 如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可导致月经紊乱,而且一旦出现则不易恢复。

7.抗过敏药阿司咪唑(息斯敏)可导致月经提前十几天,但停药后大都能恢复正常。如果再次用药还可导致月经提前。

8.抗真菌类物 如伊曲康唑(斯皮仁诺),服用后可使月经周期延长40天至60天;酮康唑服用后可使月经提前,使经血量明显增多。

9.利尿药 如氯噻嗪、呋塞米、依他尼酸、螺内酯等,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引起月经失调。

导致月经不调的其他因素

1.疾病影响。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持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都会对经期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月经不调。

2.频繁的人工流产。流产在现在变得较为常见,有的女性一年内做几次人流,子宫内膜被刮得稀薄,在短时期内恢复不起来。若子宫内膜基底层完全损伤的话,可导致永久性闭经,部分损伤则可引起暂时性月经不调。

3.压力过大。由于精神过度紧张、身体劳累、营养不良等导致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内分泌失调等全身性疾病,从而引起的月经改变,包括初潮年龄的提前、延后,以及周期、经期与经量的变化。

4.不良习惯。很多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月经失调的“罪魁祸首”,作息时间不规律和贪凉、经常吃补品和快餐、过度节食和嗜好烟酒、蹦迪、情绪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