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6月15日上午,在江苏省启东市南阳镇佐鹤村校外辅导站,30多名小学生跟着包仲贤老人朗诵。

记者现场采访时还听到有这样的对话:“徐俊宇同学,请你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朗诵这首诗歌?”“包爷爷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您常说‘爱国是一粒种子’,我们要从小培养爱国情怀,坚定爱国信念,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每逢周六,佐鹤村附近的孩子们总能在校外辅导站见到他们的“包爷爷”。14年来,包仲贤退休不退岗,义务为佐鹤村和邻村留守儿童,及外来务工子女进行课外辅导,他也由此获评“江苏省优秀校外辅导员”“南通市突出贡献个人”“启东市最美老干部”等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仲贤(左一)在校外辅导站辅导学生。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心系留守儿童

从教44年的包仲贤,退休前是南阳镇永和小学校长,他长期关注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和成长。

“要是能重新站上讲台,拿起粉笔,就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2007年退休后,这样的想法就在包仲贤的心头挥之不去。哪家有留守儿童,他就往哪家跑,上门辅导,讲红色故事。

“得有个地方,方便把孩子们集中起来一起教,这样效果才更好。”包仲贤想着,就把辅导班“搬”进了自己家里。2010年8月,“包仲贤工作室”正式开张,刚开班只有8名孩子,还是他一家一家“动员”来的。

相比课程辅导,佐鹤村校外辅导站更为关注的是农村学生的思政课,包仲贤为此还创办了“红扣子”校外工作室。

问包仲贤为什么这样做?他说,父母外出务工,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在当地农村较为普遍。但也由此带来新问题:孩子因为缺少父母关爱,不仅学业掉队,品格塑造也受到影响。

“包爷爷告诉我们,佐鹤村这个名字是为纪念董廷佐、沈云鹤两位烈士而命名的。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有责任把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徐俊宇就读于永和小学六年级,最近一年来,他喜欢上了经典诵读、剧本表演,尤其爱听红色故事。

今年考上浙江某高校研究生的倪端蔚,小学时父母曾慕名找到包仲贤进了校外辅导站。在倪端蔚的记忆里,包爷爷的辅导课一点儿也不枯燥,印象最深的是作业做完了就带着他们30多个小朋友讲读课外书籍,有时还在村部升国旗。

“在辅导站,思想政治是必修课。”倪端蔚说,这对她后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每每回想起来,就对包爷爷充满了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备课中的包仲贤。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14年坚守不辍

事实上,包仲贤当初退休后曾一度去城里儿子家过起了含饴弄孙的生活。不过,每每想起老家农村还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嗷嗷待哺”,他总感觉生活少了点什么,没多久就又从城里搬回了乡下。

佐鹤村党总支书记张伟威说,彼时在城里办补习班,每年能赚七八万元,包仲贤却说服家里人,转而在老家办起了免费辅导班。辅导不但免费,他还要贴钱进去。从2010年至2015年,包仲贤自掏腰包办辅导班花掉了五六万元。

辅导班逐渐办出影响,不仅带好了村里孩子的精神面貌,附近村的家长也慕名把孩子送过来。张伟威介绍,村里为此专门腾出一间会议室,作为专用的校外辅导站,每年划拨专款1万余元用在辅导站。

提起佐鹤村的校外辅导站,永和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薛晨阳说:“校外辅导站是学校教育有益的补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孩子们上课比以前更专心,参加活动也更踊跃了。”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14年过去了,参加辅导班的孩子累计超过了500人,其中近百人陆续考上了大学。在包仲贤的感染下,这里的辅导老师也从他1个人发展到12人,他们中有退休教师、医生、律师和村干部。

除此之外,包仲贤作为启东理论宣讲“百姓名嘴”,还在家里成立“党建微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帮村里解决了不少基层治理中的疑难杂症。“作为一名党员,我也是革命烈士的后代,理所应当以父亲包尚芝为榜样,群众有需要,就要冲在前。”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