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育报面向全国征集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不少申报案例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了“教育强区”建设问题。建设教育强区,让每个地区的教育都强起来,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才有可能顺利达成。那么,教育强区靠什么强起来?

坚持立德树人,激励学生自我发展。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受教育的整个阶段,教育都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健全人格,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水平;养成好学、乐学、善学的学习习惯以及不断进阶的学习能力,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纷繁复杂且不确定的世界。各类教育活动设计的出发点,都需要聚焦教育的核心目标,围绕如何助力学生成长来设计;要培育学生对学习持续、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激励他们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实践之中;要着力丰富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直接经验的学习与体验,从而提升真实性学力。

转变育人观念,打造优秀教师队伍。优秀教师是一个积极学习、坚持反思、不断革新自我的群体。他们善于从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发现矛盾和不足,能够意识到当下诸多不合理的教育现象,都与教育观念的陈旧有关,意识到推动变革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指出:“在教育观念上,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将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融合起来,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全方位的学习方法,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对此,全体教师应该努力形成共识。

落实素养培育,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课程既是落实育人目标的载体,也是促进育人方式变革的引擎。学校要依据国家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和教育强区建设的总体规划,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教师要有鲜明的课程意识,能够将国家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与本校学生实际、教育资源等有机衔接,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和要素,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各种数据的及时反馈实时监控教的效果和学的质量;区域层面要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引导,积极调配各类教育资源,助力跨学科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顺利实施。

完善教育体系,夯实区域振兴根基。一个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不仅有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能为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完善的教育体系,第一是指教育系统内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不同教育类型要丰富和完备,能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切的教育服务;第二是改变不同学段之间的教育分离现状,强化不同学段之间的教育衔接、资源共享;第三是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等各类资源的教育价值;第四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提升保障质量,全面落实育人目标。建设教育强区,党委和政府对教育的支持是关键。要将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全力保障各项教育改革任务的顺利推进;树立良好的政绩观、质量观,为学生一生的成长负责。建设教育强区,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基础。要主动研究国家对人才的新渴望、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提升校园每一处教育活动场地的品质,让学生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学习之中。建设教育强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核心。要形成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评价和支持教育发展的教育法治实施机制。在区域层面要抓住学校章程建设这个“牛鼻子”,全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所有学校要以章程为依据,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立、改、废梳理,形成制度体系。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曾任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28日第9版

作者:常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