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中国年轻人不愿生育的现象愈发明显。生育率持续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从2020年的1.3降至2021年的1.15,再降至2022年的1.09,2023年更进一步降至1.0。具体而言,2023年中国的出生人口为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为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这一趋势反映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压力、高房价、教育成本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年轻人的生育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在八九十年代,尽管生活水平不高,但人们的生育意愿仍较高,因为那时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结构鼓励多子多福,子女是家庭的希望和依靠。

八九十年代,年轻人愿意生育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传统、经济压力相对较小、养老保障需求、劳动力需求和婚姻观念等因素。当时的社会观念认为多子多福,生育是家庭和个人的责任。此外,生活成本较低,养育多个孩子的经济负担不大。由于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子女被视为父母老年生活的重要依靠。农村家庭需要更多劳动力,早婚早育是普遍现象。同时,家庭和氏族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大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抚养孩子,社区互助和经济支持也缓解了年轻人的压力。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人面临的生活压力和工作竞争日益增加。现代中国的高房价是年轻人不愿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买房已成为许多年轻人最大的经济负担,面对高额的房贷压力,他们很难再有余力去考虑生育和抚养孩子。此外,学籍制度也使得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和学区房的竞争,使得父母不得不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种情况加剧了年轻人的焦虑和压力。同时,户籍制度也是不平等的重要根源。不同地区的人享有不同的福利待遇,这种制度性的歧视加剧了社会不公平,尤其对在外地打拼的年轻人而言,更是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和生活压力。如果住在同一个地方的人享有同等的福利待遇,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年轻人的生育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无论是物质上的压力,还是灵魂上的卑微,再加上高房价和教育压力,都是当今社会中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各国在制定鼓励生育政策时,需更多关注社会公平和心理健康,真正消除内心里的歧视和不平等,才能营造一个让年轻人安心生育的社会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秋山亮二作品《你好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