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中旬,在《文汇报》发布了这样一则讣告: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救援、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的正局级离休干部陆久之先生因年迈体衰,不幸与2008年2月12日在家中逝世,享年106岁。”

而讣告的主人公陆久之先生不仅仅是一名研究员,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蒋家王朝的“驸马爷”,同时他也是我党的一名地下工作者,按道理来讲这两层身份天然对立、很难并存,为什么他却能处理的游刃有余,并且为我党立下汗马功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青年陆久之

陆久之是当时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亲陆翰是当时孙传芳手下军法处的处长,并且深得孙传芳的信任。

由于陆家世代为官,家庭条件优渥,所以陆久之一出生就不愁吃穿,再加上作为父亲的陆翰对这个儿子极为宠溺,以至于家中上下都没有人敢苛责他半句。

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成长,陆久之长大后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纨绔子弟,但他却没有这样。

由于陆久之出生于1902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太多封建礼教的影响,而且根据他的家庭情况,他也能接触到更多的进步书籍,比如《新青年》等,他也就成为这些进步书籍的狂热追求者。可是作为父亲的陆翰历经两代,思想顽固,压根理解不了所谓的“新思想”,自然也就不可能让陆久之接触这类“造反”的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能够在家中自由的看这些进步书籍,也为了让思想顽固的老父亲接受新思想,陆久之只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父亲,为此他将《新青年》等书籍放置在卫生间中的平台之上,让父亲上厕所的时候无聊翻阅,果然这个方法很奏效,他的父亲渐渐也迷恋上这种书籍,但是陆翰毕竟年纪大了,以至于哪怕接受了新书籍,也并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投身于革命中。

陆久之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行事作风愈发让父亲看不下去,他与这个家业开始格格不入,所以愈发厌恶自己“官二代”的身份。面对着家庭生活的压抑,他决心出逃,于是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前往上海,进入宝成纱厂成为一名小工。在纱厂的陆久之与普通劳工一样劳动,深深了解到他们的不容易,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一片,这时候他也认识了一位好朋友——蔡叔厚。

蔡叔厚是我党早期的党员,他平时就向陆久之灌输我党的思想,这也就导致陆久之对于我党更加向往,更想参加革命。很快蔡叔厚就向陆久之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进入自己的绍敦公司,而陆在进入绍敦公司后很快就成为蔡叔厚的得力助手。

由于绍敦公司是我党的地下联络站,翟秋白等我党早期主要人士都在那附近的上海大学授课,陆久之借着蔡叔厚的便利时常去听课,受益匪浅,因此在脑海中加重了干革命的信心。他的表现蔡叔厚等地下党员都看在眼里,于是他成功进入地下总工会的秘书处,成为一名光荣的联络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四一二”政变,在全国范围内血洗我党员,上海总工会自然是他们清洗的重点,有许多同志没能逃脱,侥幸留下一命的陆久之很快就联络上自己的领导周恩来,并向他请示自己下一步的动作。周恩来指示他进入特务机构进行潜伏,伺机为我党传递消息。

得到命令的陆久之很快就潜伏进黄色工会,为了获得领导的重视、获得更多情报,陆久之不可避免的“查找”出一些所谓的共党分子,但是这样的行为在不明真相的我党眼中如同背叛,所以不少我党人想要将他处之而后快,背负的冤屈陆久之不能与人说,于是他只能暗地里干着营救党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陈赓因为不幸负伤,只能前往上海治疗,虽然这个消息十分隐秘,但是这个消息很快就被特务组得知,于是特务们开始秘密讨论抓捕陈赓,当时他们已经将抓捕的时间、地点全部定好,只等着时间一到就进行逮捕立功,但是没想到计划失败了。

由于他们的计划十分严谨,所以绝对不存在失败的可能性,但是事实如此,那么原因只有一个,有内鬼。没错,这个内鬼就是陆久之。

身为特务之一的陆久之在得知他们准备抓捕陈赓后,立刻寻找机会将自己知道的内容全部传递出去,虽然这样很可能会暴露自己,但为了挽救一位优秀将领,陆久之认为这样值得。

得知消息的陈赓等人立刻转移,特务们这才扑空。陈赓安全了,但陆久之随时可能暴露。

特务组认识到自己队伍中可能有内鬼的存在,他们就将目光锁定在陆久之身上,但是苦于没有证据,本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原则,陆久之被特务组织解雇了。

后来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不小心被发现,陆久之只好接受组织安排前往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面特工

陆久之在前往日本后,并没有放弃学习,他先后在日本各大名校学习,并且获得了新的身份。在读书的时候也加入了日本的共产国际组织,为世界共产主义作出贡献。

在日本的陆久之时时刻刻都为了祖国努力着,他竭尽全力与当时驻日大使许世英攀上关系,成为大使馆的高级职员。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日之间关系恶劣到顶点,陆久之也就随着许世英重新回到祖国,并且重新回到上海,成为一名“双面特工”。

在上海彻底沦陷后,陆久之依然在上海坚持着,不久,他就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一次机缘之下,他碰到了在日本认识的好朋友冲野亦男,昔日好友相见,冲野对他格外热情,在得知好朋友还没有工作的时候,冲野直接将他介绍进入海安公司担任总经理。那么冲野为什么能够张嘴就能让陆久之成为总经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冲野与日本海军关系匪浅;第二,看中陆久之的才能。

为了在上海收集到更多的情报,陆久之借着海安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开了一间舞厅,这样的舞厅有日本人做后盾,自然有不少人光顾,作为老板的陆久之每天都在舞厅中“纸醉金迷”,趁机搜集大量情报,分别送往国民党与我党手中。

这时候的陆久之就像《伪装者》中的明楼一样,八面玲珑,迎来送往,在各种信息中抽丝剥茧,找出最准确的消息,得出最正确的结论。可是他并没有明楼的好运气,毕竟明楼虽然受到怀疑,但是没有进过监狱,而陆久之真真正正的去了日本宪兵队的监狱中走了一遭。

上海的日本宪兵队与海军自始至终就存在矛盾,所以宪兵队有时候就借机抓捕海军中的可疑人物审讯逼供,没想到陆久之居然能够进入到宪兵队的眼帘之中。很快陆久之就被一队宪兵“请”到了司令部监狱中,在日本官员对他进行审问时,陆久之的镇定让他们震惊不已,再加上陆久之在上海举足轻重的地位让他们不敢刑讯逼供。

就这样,陆久之在日本大佐的帮助下被释放。重新得见天日的陆久之再次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直到抗战胜利,陆久之终于脱下“卖国贼”的外衣,将自己军统要员的身份展露给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驸马”名分

就在陆久之以军统要员的身份在上海收集情报时,这时候一位女子的出现让他的情报收集工作更加顺畅,同时也救他一命,这位女子就是陈瑶光,同时也是蒋介石的女儿(养女)。

蒋介石曾经发布一则启事,上面清楚说明“家有儿子,并无妻女”,但是这只是他与原配离婚之后所说,当初蒋介石在上海时期就曾经有过一段婚姻,那名女子叫做陈洁如,而蒋介石的两个儿子也称呼她为“上海妈妈”。

陈洁如是上海人,同时也是一名有文化有修养的进步女青年,当时她与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夫人朱逸民是好朋友,所以陈洁如经常在张府做客。有一次蒋介石来到张府拜访,恰好碰见做客的陈洁如,蒋介石一见美女心神荡漾,果断追求,于是在1921年11月,在张静江的见证下,二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后来蒋介石看上了更加年轻貌美、更有政治资本的宋美龄,那么他要如何处理与陈洁如的关系呢?可怜的陈洁如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诺言独自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邮轮,但是没想到到达美国后,她居然听到了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的消息。她痛哭失声,几度寻死,好在被人劝阻,但也是这样,她在美国整整滞留了七年的时间,等到她再回到国内已经物是人非,唯一留下的,只有那个她一直珍视的女儿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