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建汕头站

6月26日

由中铁建设承建的

新建汕头站站房一期工程外立面装修基本完工

站房整体造型首次亮相全面

转入内部装饰装修收尾阶段

车站建成后

将成为

粤东地区规模最大

交通接驳功能最齐全的高铁枢纽

车站共分两期建设

一期新建东站房,二期将改扩建既有西站房

建筑规模10万平米

站场总规模11台24线

傲然伫立南海之滨

这座最“潮”站房潮在哪儿?

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建汕头站金属屋面呈现水波质感

扮靓第一步,造型要潮

新建汕头站外立面

以“海丝腾飞,潮立汕头”为设计立意

用具有海洋韵味的曲线模拟潮水起伏之势

幕墙四周设置22根弧形立柱

配以柱头两端的海浪状檐口吊顶

共同呈现“海潮奔涌”的立面效果

彰显了汕头开放流动、开拓拼搏的海洋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建汕头站高架候车层玻璃幕墙面积达11860平方米,由1465块单重超700公斤的玻璃构成

站房檐口采用大跨度桁架悬挑结构

呈“海浪”造型

最大悬挑长度29.9米

檐口幕墙所用双曲铝板最宽达2.2米

项目团队研发

2.2米超宽波浪形装饰铝板一体化成型技术

采取工厂化加工

降低现场幕墙散拼难度

可将安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铝板幕墙开缝式设计让铝板背后的空气层能顺畅流通有助于幕墙内外压力保持平衡

造型“潮”但却不怕“潮”

汕头地处东南沿海,大雨、台风多发

为增强建筑抗风性和防水性

车站外立面铝板幕墙采用开缝式单元设计

铝板背后铺设有一层防水背板

幕墙可达到6级防水标准

能抵御每分钟100升流速的强烈水流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团队通过数十次受力模拟,把支撑柱深化为“榕树”造型,立柱通过延展的“树枝”形成反顶之力支撑站房屋盖

潮在面上,更要潮到“骨子里”

新建汕头站采取“建构一体化”理念

重结构、轻装饰、简装修

该车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

免装饰结构面占比达50%

为国内站房之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候车大厅内16根树状柱“枝叶相连”呈现出“榕树”造型的蓬勃姿态

一期站房屋盖重超8000吨

支撑柱之间最大跨度达96米

为强化结构受力安全

团队研发了

全国首例建构一体化树状造型钢结构柱施工技术

树状立柱表面仅外贴约4000片钢板作简装处理

钢板为3毫米厚航空级异形双曲不锈钢材质

不仅具有装饰功能

本身也是车站整体结构受力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站台雨棚混凝土结构直接裸露,色泽均匀质感光滑,无需覆面装饰

新建汕头站站台建有

全国首例异形多曲仿清水混凝土雨棚

投影面积约1.8万平米

曲面壳体形式10拱

相较钢结构雨棚,仿清水混凝土雨棚

耐盐酸、抗腐蚀及抗台风性能更佳

使用寿命更长

降低了运营期间的维保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建汕头站一期工程位于汕头市龙湖区紧邻既有汕头站

“土”到极致就是潮

汕头地处南海之滨,三江奔涌之地

济济侨胞、浓浓侨情

赋予了侨乡汕头厚重的文化底蕴

团队从历史传统中选取代表性文化符号

融入到车站建设的多种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候车大厅吊顶配合屋面天窗采光将在不同时段呈现不同的光影效果

新建汕头站室内装饰装修秉持“潮涌海丝,船行寰宇”理念

候车大厅吊顶

将双曲藻井造型铝单板和穿孔铝板组合排布

一期车站候车大厅内设置“进站盒子”

设计灵感源于

潮汕先辈下南洋所乘坐的“红头船”造型

传递当地“出则搏海逐浪,入则河清海晏”

的海洋文化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期工程候车大厅内共有10个“进站盒子”,车站可实现“上下双进站”

汕头素有“百载商埠”的美称

开放经商和对外交流孕育了

其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

未来,新建汕头站将成为我国

“八纵八横”沿海高铁的重要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梅汕铁路、梅汕高铁、汕汕高铁、漳汕高铁、粤东城际铁路等多条线路将在新建汕头站交汇

车站建成后

旅客可乘高铁直达

广州、深圳、厦门、香港等地

将进一步为

粤东地区发展和汕潮揭城市群建设加油提速

(中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