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上,一艘名为"克利夫兰总统号"的邮轮正缓缓靠岸。岸上站满了无数的记者,他们正在等待着这位备受瞩目的科学家钱学森。钱学森一家人缓缓走上前往回国的道路,面对记者蜂拥而来的问题,钱学森坚定地说道:"美国这片土地从此以后我不会再回来,我要回国用我所学的知识壮大我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不再受人欺负!"

这番话引发了雷鸣般的掌声,钱学森也慢慢掉下了眼泪。他盼望着这一天已经太久了...自1950年向美国政府提出回国请求以来,他就遭到了极力阻挦,直到1955年才获准回国。这漫长的五年时间,中国为了让钱学森回国付出了何等代价?提出了何等让美国无法拒绝的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钱学森报国之心酌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钱宪植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史学家,对子女的教育格外重视。钱学森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教熏陶,立志将来报效祖国的理想也在幼年时就已经植根心中。

随着年龄渐长,钱学森的才华逐渐展露无遗。他24岁那年,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赴美公费留学的资格。临行前,钱学森来到父亲面前诉说自己的志向:"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您就教育过我将来好好学习;有能力的时候去报效祖国。现在孩儿想去出国深造,目的就是为了之后能够学成归来,让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钱宪植听后欣慰点头。

几天后,钱学森便踏上了前往美国的邮轮。在船上,他坚定的双眼望着江面,内心默默对自己说道:"再见了,我热爱的国家,我知道你现在正经历困难;我要在大洋彼岸努力学习知识,早日回来报效祖国,让你早日在东方复兴。"

离开祖国的钱学森并未辜负自己的誓言。在美国期间,他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很快就成为著名科学家冯·卡门的得意门生。导师多次赞赏他是"当今世界上难得一见的天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内心无比高兴,很快就收到了父亲的来信:"全国现已解放,国家正处在百废待兴、建设事业当中,望孩儿早日归国"。于是,钱学森向妻子缓缓吐露自己的想法:"等孩子生下来以后,我们就回中国,报效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近准备回国之时,钱学森来到好友那里辞行。然而好友却三番五次劝阻他:"回什么呢,在这里你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有希望能拿到诺贝尔奖。"面对好友的劝说,钱学森态度坚定:"即使这里再好,也无法左右我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

几天后,钱学森便辞去了在美国学院的职务,打算与家人一起回国,开启了一段艰难的回国之路。

二、美国刁难阻挠

钱学森携家人准备踏上归国之路时,遭遇了意料之外的阻挠。当他们步行走着时,突然被两名自称美国FBI的人拦住了去路,他们声称怀疑钱学森一家的行李中装有危险物品,要求检查。

这只是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国的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美国政府为了防止钱学森回国,不仅吊销了他的所有证件,还安排了人手24小时秘密监视他的住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如此,美国政府依旧不放心,他们企图以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扣押钱学森。很快,钱学森就被单独关进了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屋子里遭受非人折磨。看管人员经常过来,用种种手段威胁他放弃回国的想法,只要他答应,就立即恢复他的自由。

面对这一切,钱学森毫不动摇,始终紧盯着对方,义正言辞地表示絶不答应。

钱学森被囚禁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加州理工学院的师生们自发为他筹集了保释金。他的老师冯·卡门得知后,也怒火中烧,给美国大使馆写信抗议这一切不公平待遇。

在种种压力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将钱学森释放。钱学森的妻子接他时,却发现丈夫已经遭受了非人的摧残,变得寡言少语,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出狱后,美方并没有就此放松,依旧安排人员24小时监视钱学森的一举一动,生怕他会偷偷回国。同时,多次听证会也接连而至,美方声称钱学森掌握了核心机密,一旦回国就是在泄密。

尽管如此,钱学森的决心始终未曾动摇。与此同时,他翻阅报纸时看到了太师父陈叔通与毛主席的合影,一个想法便涌上心头。于是,他给陈叔通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在美国被困已有5年之久,但回国报国的决心从未改变,希望尽快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到钱学森的信后,陈叔通十分高兴,立即将信件转交给负责对外事务的周恩来总理。总理在得知此事后表态:"像钱学森这样充满爱国之情的人,我们绝对不能放弃,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将他送回国内!"

三、中国不惜一切代价

钱学森的信件被转交给周恩来总理后,中国政府就开始着手营救这位科学家回国的事宜。面对美国的刁难阻挠,中央领导人明确表态,要不惜一切代价把钱学森换回国内。

首先,中国方面准备利用战俘交换这一筹码,作为换回钱学森的主要条件。1951年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俘虏了大批美军飞行员。其中一些飞行员被判处死刑,另一些则获准保留生命权作为筹码。

1954年4月,第一次钱学森回国换人谈判在日内瓦会议室内展开。中方代表严正指出,中国全力配合钱学森回国的愿望,但美方一而再、再而三予以刁难,是对钱学森科学家人格的极大侮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中方强硬态度,美方开始狡辩推卸责任,声称钱学森回国问题只是小事,不值得两国为此纠缠。然而,中方代表并没有为此动摇,依旧坚持原则,要求美方确认钱学森是被非法拘禁,并从法律和人道主义角度考虑这一问题。

第一次谈判虽然没有结果,但双方各自都表现出了坚持的决心。美方在回国后进行了高层会议讨论,态度开始有所松动。

1955年1月,第二次谈判在瑞士日内瓦继续进行。这次,中方代表直接拿出一个具体的交换筹码:11名被判死刑的美军飞行员,换钱学森一人,和平解决钱学森回国问题。

美国政府进行了反复讨论和权衡,在盟国的施压下,最终在3月底答应了中方的条件。11名飞行员被保留生命权,与钱学森进行人员交换。

就这样,经过艰难的斡旋,钱学森终于能够重返祖国怀抱。这其中,中国政府为确保钱学森回国,体现了极大的诚意与决心,不惜以战俘作为最大筹码。而且长期坚持原则、揭露美方阻挠的真相,最终迫使美国方面作出让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两国斡旋博弈

在中美双方就钱学森回国问题进行斡旋时,美国政府一开始仍在狡辩推卸责任。他们声称将钱学森扣留已超过合法期限,但当时是出于涉及国家机密的考虑,并非非法拘禁。

面对美方百般狡辩,中方毫不动摇,继续堪持钱学森受到了非法拘禁和非人道待遇的事实,要求美方从法律和人道主义角度考虑这一问题。

在第一次谈判无果而终后,美国政府意识到必须对此事重视起来。他们请示了上层,并召开会议讨论应对之策。最终,美方在亲密盟友的施压下,做出了让步的决定。

1955年1月,第二次谈判在日内瓦继续进行。这一次,中方直接拿出具体筹码:11名被判死刑的美军飞行员,与钱学森一人进行人员交换,和平解决这一问题。

面对如此大的让步,美国政府内部争论陷入僵局。一方坚持要钱学森留在美国,称他掌握了大量机密情报;另一方则主张接受中方提议,避免矛盾激化。

两个月后,争论终于有了结果。美方认为,继续拘押钱学森可能会让局势进一步升级,影响到与中国的整体关系,因此做出了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3月底,美国政府正式同意中方的交换条件:释放11名飞行员,换取钱学森一人的自由归国。至此,为期长达5年之久的钱学森回国斗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交换日期确定在4月中旬,交换地点位于德国法兰克福附近的一处中立区。美方先将11名飞行员押解至交换区,随后钱学森一家三口人也缓缓走来。

当钱学森出现在大家眼前时,人们为之震惊:这位曾几何风采翩翩的科学家,如今面色枯黄、体重狂减、行走蹒跚,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去了十几岁。美方代表也不禁露出愧疚之色。

在双方工作人员的监督下,两批人员迅速交换。钱学森结束了在美国被拘押的生活,走上回国的道路。而11名飞行员则被押解回美国。

五、钱学森凯旋归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4月15日,经历了长达5年的囚禁和营救,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道路。这一天,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处中立区内热闹非凡。

上午10时,一架飞机缓缓降落在机场,11名获救的美军飞行员被押解下机,移交给美方工作人员。随后,场面转向另一侧,钱学森携家人走下了一架专机,步伐蹒跚,面容憔悴。

双方代表在监督下,迅速展开了人员交换程序。钱学森走上前,环视四周后,望着远方东方的方向,双手高高举起,激动地大声呼喊:"伟大的祖国,我来了!我回来了!"

随后,一艘名为"克利夫兰总统号"的轮船停靠在码头,将要运送钱学森一行踏上归国的旅程。当他们缓缓走上舷梯时,现场响起了一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众多记者们蜂拥而上,纷纷向钱学森提问此次归国的感言。

钱学森站定脚步,坚定地说道:"美国这片土地从此以后我不会再回来,我要回国用我所学的知识壮大我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不再受人欺负!"这番话引发了雷鸣般的掌声,钱学森也慢慢地掉下了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5月17日清晨,钱学森终于踏上了钦州港的土地,重返了祖国的怀抱。当时已是黎明时分,但广场上却早已人山人海,无数人手持鲜花、锣鼓迎接。看到钱学森走下舷梯,大家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钱学森快步走上前,高举双手向大家挥舞致意。当他接过一束鲜花时,眼角又不禁湿润。随后,钱学森就步行走上街头巷尾,沿途受到无数群众的夹道欢迎。

途中,一位中年妇女冲上前来,双膝跪地说道:"学森先生,您回来了!全中国人民都在等您呢!"钱学森蹲下身子,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是的,我回来了!"

当天下午,钱学森一家抵达北京后不久,就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周恩来对钱学森说:"你经历了多年牢狱之灾,真是太不容易了。但是正是由于你对祖国的深厚热爱,才促成了中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将你营救回国。从今往后,你就安心为国服务,大展身手吧。"

历经艰辛终于重回祖国,钱学森也找到了全新的动力。他说:"我一定不负众望,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