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满清王朝已经走向了衰亡。八国联军铁蹄疯狂地踏平了北京城的一切。面对这场浩劫,曾经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也不得不仓皇西逃。逃亡途中,身无分文的慈禧不得不向淮安富商乔家借银十万两度过难关。出乎意料的是,当慈禧问及乔家想要何种赏赐时,乔家竟只索求老佛爷为他们写下四个字。一个富可敌国的世家大族,为何只索取区区四个字?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局势危急,慈禧仓皇逃命

1900年的北京城,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战火硝烟。清政府卖国求荣,逢迎亲和大国的侵略势力,终于酿下了祸root。八国联军的炮火像滚滚熊熊的大潮一般,迅猛地冲击着这座古老而又宏伟的都城。紫禁城上上下下,爆发出一阵恐慌的骚动。

慈禧太后颓然地躺在龙床上,遥远的炮声震耳欲聋,令她难以入睡。她虽然身为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象征,但此刻却只感到无助和惶恐。太监和宫女们七手八脚地收拾着些日用品,准备随时撤离紫禁城。

"太后娘娘,八国联军的炮火越来越近了,恐怕就要打进紫禁城了,还请娘娘赶紧离开这里吧!"一名太监战战兢兢地禀报着。

慈禧深知,留在这里将是等死,眼下唯一的活路就是立刻逃命。于是她很快拿定了主意:"传旨下去,立即启程前往西安,就说是陛下'西狩'!"

西狩,顾名思义就是出猎的意思。但这明显只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幌子,谁都知道慈禧离开北京就是为了逃命。单凭紫禁城的禁卫军根本无力抵御八国联军的攻势,如果再固步自封肯定是被活活打死在皇宫里。

权且不去深究那个虚伪的"西狩"名号,总之慈禧终于踏上了逃亡之路。一路上她行色匆匆,处处戒备,生怕被敌人的奸细盯上。前有狼后有虎,她的内心甚至比身处皇宫时还要更加忐忑不安。

逃亡途中,慈禧吃尽了艰辛和颠沛流离的苦头。原本作为一国之主的她,曾经被万人景仰,衣食无忧,仆役如云。而现在却只能随从几个贴身太监和宫女,食宿拮据,东躲西藏。她不禁懊悔起当初的愚蠢决定,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乔家大开方便之门

慈禧逃到山西时,幸遇淮安富商乔家。乔家世代经商,家资万贯,素有"富可敌国"之称。当时乔家掌柜的是乔致庸。

乔致庸得知慈禧来访的消息后,立即布置家眷有礼候见。虽然面对的是昔日的权力掌控者,但乔家上下毫无惧色,从容大方。慈禧见到乔家如此气度,也略感安心。

乔致庸一见慈禧便深作一揖,说道:"老奴有眼不识泰山,竟不知太后驾临,请恕罪过!"言语虽谦逊,但神色泰然自若。

慈禧连连摆手道:"不必多礼。老身如今身无长物,只叨扰乔家一二。"她语气中难掩疲惫和颓丧。

乔致庸闻言后不以为意,相反热情邀请道:"太后既然光临矣,就请在我们乔家住下吧。家小之居,求太后笑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原本有所顾虑,但见乔家人这番热情态度,也就欣然应允。乔家随即安排慈禧和她的随从们入住上好的客房。虽然比不上紫禁城里的龙居,但已经远胜慈禧逃亡路上的艰苦环境。

住下后,乔致庸又亲自将一份帐目呈上,开门见山地说道:"太后一路辛苦,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列了一些简单的开支,希望太后能赏光酌批。"

帐目上清清楚楚地列着一些粮食、马匹等杂项开销,但最后的总数竟高达十万两白银。慈禧看后大吃一惊,她哪里还有这么多钱财?连忙说道:"多谢乔相公这番周全,只是老身如今身无长物,恐怕难以报答。"

乔致庸笑着说:"太后此言差矣。我等生意人惯会算计利钞,但乔家祖训,有钱不在多,乃在取之有道。太后既然光临寒舍,我等自当一力馈赠,岂能怠慢?只望太后能受些许敝帚之力便是。"说着,他招来几名仆役,一一打开袋锦囊,取出无数金银财宝来。

慈禧见状,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她从未想过,在这人狠话不多耳的逃亡路上,竟还能遇到如此仗义疏财的恩人。她赶忙拜倒在地,口中喃喃自语:"多谢乔相公不离不弃,老身受之有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在危难之中,方能看清朋友们的真心。乔家这一仗义行为,不啻是雪中送炭。从此以后,慈禧和乔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民间能人乔致庸的远见卓识

乔致庸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家教熏陶。他的父亲乔国富乃是当地有名的世家大族人士,不但学富五车,而且做生意也是行家里手。

从小乔致庸就懂事异常,他喜欢躲在父亲的书房里偷读那些关于经商理财的典籍。乔国富见状也并不阻拦,反而鼓励儿子多学些实用的本领。

少年时期的乔致庸穷则独善其身,遇有疑惑就虚心求教。他未曾小觑过这些平民百姓的智慧,反而常从中汲取营生的道理。年纪渐长,乔致庸不仅将家学渊源中的经商之道learned到了炉火纯青,也将民间的一些行家里手学来运用自如。

就这样,乔致庸凭着出众的智慧和过人的经商头脑,逐渐将家族生意做大做强。从制造业到农业,从贸易到金融,乔家做的生意是越来越多元化。到了乔致庸手里,这个家族企业可谓是遍地开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在乔致庸把重心转移到金融投资行业后,乔家的经济实力便是增长神速,财富亦是与日俱增。他精明能干,且善于趋利避害,乔家的生意版图因而得以辐射整个华北地区。

就连当地的官员看到乔家的经营有方,也都对乔致庸肃然起敬,视为知己良朋。有人戏言乔致庸乃是"亲商大员",可见其在民间的声望也是无与伦比。

然而仔细观察乔致庸的为人处世,却不难发现他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睿智和远见卓识。他深知权贵毕竟是浮云,唯有把根基植于民间,方能永葆昌隆。正因如此,他虽在生意场上屡建奇功,却从未骄横跋扈、目无贵贱。

有一次,乔致庸去拜访一位朝中显贵时,对方冷淡以待,遂让乔致庸很是恼火。但乔致庸深知那人乃是皇亲国戚,权傥仍在朝中把持重权,自己若是惹恼了他,乔家将来的前景也要岌岌可危。于是乔致庸硬是忍了下来,并没有和那人一般计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家后,乔致庸对家人说:"我们做生意,还是要像当初那样老实本分些。朝中的那些人如同朝云暮雨,今日在朝,明日就难说了。与其勉强讨好那些权贵,不如扎根于民间,用诚心经营自己的生意,方能持久昌盛。"

四、乔家出人意料的馈赠要求

慈禧在乔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后,体力渐渐恢复了过来。看着乔家人这番周到体贴,她深受感动,便想以重赏相酬。于是有一日,她叫来乔致庸,问道:"多谢乔相公这段时日的周全照拂,老身若有什么可以赏赐的,尽管提出来。"

乔致庸闻言后,却谦逊地回道:"太后言重了。小人做这些不过是应尽的本分,又岂敢妄求什么赏赐?只要太后高高在上,几句恩言便是小人最大的荣幸了。"

慈禧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乔相公此话差矣!朝廷之赐,自有恩典可赐。只是老身如今身陷多舛,一时也难有太多拿手之物施赐于人。不若乔相公亲自开口,老身届时必当尽力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致庸见慈禧这般诚挚,也就放下了矜持,开门见山地说:"若是太后这般说,那小人只有一个小小心愿,不知太后能否应允?"

慈禧点头道:"但说无妨。"

乔致庸遂道:"小人虽为商贾之身,却也祖上世世代代勤于学习,不曾怠慢。只是小人才疏学浅,对于经世致用之道,实在是半窥门户。若是太后不嫌弃的话,不知可否赏脸为小人写下四个字,以作做人之训?"

慈禧听后哑然失笑,不知所措。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么一个富可敌国的大户人家,竟然只索求区区四个字做为赏赐。她疑惑地问道:"乔相公这般说话,小子实在有些迷糊了。区区四个字而已,老身写来便是。可是乔相公怎地如此谦逊?老身若是朝廷钜赐金银财物,乔相公也必须欣然接受才是。"

乔致庸听后笑了笑,说道:"太后若是这般说,小人也便是不遮不掩地说了。小人自幼时起,便深知富贵实在是浮云。今日有,明日便未必。惟有修身齐家,铭记先人教诲,方能永葆昌盛。当初先人留下那条格言,写的正是为人处世的指引。如今得太后亲笔一书,对小人而言,比什么金银财物都更加宝贵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听了,不禁有些汗下。这乔致庸所说,倒也颇有几分道理。那些金银财宝确实来去匆匆,唯有修身齐家,方能万世基业长青。想到此,她当下便欣然应允下来。

几日后,慈禧手书四个大字"福种琅嬛",赐予乔家。乔致庸领赏之时,双手捧起那宝贵的书信,脸上尽是谦卑而恭顺的神色。而慈禧看在眼里,也不禁对这个远见卓识的富家公子改观重新。

五、乔家代代相传的家训

慈禧为乔家手书"福种琅嬛"四个大字后,便是离开了淮安,继续向西逃亡。而这四个字,却在乔家世代相传,成为了乔家的家训。

原来乔家的祖上乃是从事农业的地主庄户,世代勤恳务农。在农村,一家人的根基就在于能否持家有道,因此乔家自古就十分重视修身齐家的教育。

乔致庸的曾祖父时,乔家已经在当地小有盈名。那时的乔家族长曾立下一条重要的家规,就是"福种乎德,济济多士"。意思是说,要以德行自重,用品行来培养后代子孙,这样才能使家族万世基业长青、人才辈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到了乔致庸祖父的时代,乔家已渐有家资万贯之势。为了家族的持久昌盛,乔致庸的祖父又将这条家训修订为"福种琅嬛,济济滚财"。他认为,德行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经营财富,才能使家族基业万年飞黄腾达。

可见,这四个字"福种琅嬛",融合了乔家几代人的精神追求,蕴含了修身齐家、治家理财的深刻哲理。而且,这四个字正是出自一代至尊太后之手,自然就更加弥足珍贵了。

从此以后,乔家上上下下都视这四个字为宝,代代相传。他们将这句话视为了立身处世的指针,时时刻刻不忘先人的教导。这也正是乔家能够永葆昌隆的一个关键所在。

时间飞逝,直到民国时期,乔家已经沦为了寒门了。但这四个字却仍然世代相传在乔家人的手中,成了乔家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乔家后人常常回忆起当年慈禧太后逃难时,曾在乔家借宿,并留下这四个字的往事。每当他们提到这段历史时,总是无比自豪和骄傲。因为这不仅见证了先人乔致庸的远见卓识和高尚品德,更将慈禧这一代最高权力者的仁德风范铭刻在了家训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又一代乔家子孙,都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将这四个字视为生活的指南和人生的解惑。许多乔家后人在困难的时候,都会默念这四个字以寻求力量和智慧。有的后人甚至还将这句话镌刻在家中的牌匾之上,以资景仰。

历经沧桑百年,这四个字在乔家依旧光华不渝,历久弥香。正是因为有了这句宝贵的家训,乔家人才能在世代兴衰中不忘本源,从而永葆家族的根基,赓续香火万世不绝。这四个字,已然成为乔家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也将伴随着乔家万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