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源社区的同志们太好了,全靠你们帮助,我们才能团聚。”6月20日上午,来自宁夏73岁的顾琦华和她来自上海浦东70岁的妹妹顾仪华,与失散多年的67岁弟弟骆德宁一起,再次来到东昌府区柳园街道聚源社区,把一面锦旗送到工作人员手里,感谢社区帮助他们一家人团聚。

分隔三地的姐弟三人,时隔66年再次团聚,这中间有着怎样的故事?这又是一次怎样的寻亲之旅呢?6月20日,聚源社区党委副书记魏传超回忆起几天来的奔波,感慨万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骆德宁姐弟为聚源社区送去锦旗

离散:她们与最小的弟弟失去联系

故事要从上世纪50年代的支边建设说起。

1958年,上海浦东的顾氏夫妇响应国家号召,带着5个孩子奔赴宁夏,参与支边建设。

在他们保存的一张老照片里,兄妹5人围在母亲身边,其中最小的孩子被母亲抱在怀里,那是一家人幸福的样子。这张照片,是他们一家离开上海之前拍摄的。

孰料世事无常,到了宁夏没多久,年轻的母亲突发疾病去世,几个孩子陆续被送进银川的一家孤儿院。其中最小的,也就是照片中被母亲搂在怀里的男孩,当时才1岁半。后来,同样在当地支边的一对来自青岛的骆姓夫妇收养了这个男孩,给了他一个温馨的家,并为之取名骆德宁。

此后,国家发展日新月异,骆德宁十几岁时,因养父母工作调动,便跟随养父母来到聊城定居。而四姐顾仪华和三姐后来被送回上海的福利院。至此,5个孩子天各一方。最初几年,骆德宁和在宁夏的大姐顾琦华还有联系。但由于房屋搬迁、电话注销等原因,20多年前,他们也失去了联系。

此后数年,顾琦华和四姐顾仪华没少动心思寻找这个最小的弟弟,但条件受限,加上各自家庭负担都不轻,她们始终未能与骆德宁取得联系。

转机:社区伸援手,一家人终团聚

最近几年,姐妹俩都退休了,家庭负担也轻多了,找弟弟的想法一天比一天强烈。今年6月,姐妹俩商量到聊城来碰碰运气。6月17日上午11时许,她们在派出所民警的指引下,来到了骆德宁20多年前居住地所属的社区——柳园街道聚源社区。

魏传超热情接待了她们。在详细了解并记录相关情况后,魏传超积极发动同事和社区网格员、居民等帮忙寻找。而原本对此次寻亲并没抱多大希望的顾氏姐妹,离开聚源社区后,在孩子的陪伴下到烟台散心。

6月17日下午,冒着近40℃的高温,魏传超来到利民西路一处家属院进行走访,多位老居民提供的信息让事情迎来转机。

6月18日,魏传超终于联系到了骆德宁的小女儿。听说姐姐们不远千里来聊城寻找自己,现居住在高新区的骆德宁在电话里泣不成声。

听说弟弟有了消息,刚刚赶到烟台的姐妹俩激动不已。6月19日一早,她们就让孩子驱车赶回聊城。当天下午,聚源社区工作人员精心布置了会议室,为姐弟三人组织了一个简单却温馨的认亲见面仪式。亲人相见,抱头痛哭。他们拉着魏传超的手,一遍遍讲述着各自的往事和激动的心情。

“原本我们只是想来碰碰运气,没想到聚源社区的工作人员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帮我们找到了弟弟,山东人真是太可靠、太热情了。”顾仪华拉着魏传超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谢。

“千里寻亲得相助 聚源社区缘相聚”,姐弟三人把他们的感激之情淋漓尽致地写在了锦旗上。6月20日上午,社区党委书记孙博代表社区,把一幅写有“家和万事兴”的书法作品回赠给他们,祝贺他们一家人团聚,祝福他们以后的日子和和美美。

文/图 记者 赵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