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发表了一篇名为“台湾与中国的核盾”的文章,表示担心台海问题上,一旦美军对解放军动手,不仅要与中国军队作战,还可能要同时面对俄罗斯的介入。

虽说是“老调常谈”的话题了,但文章中涉及到美国对中俄在台海问题上加强合作的一些最新担忧还是值得了解的,以便解析美方“所谓证据”的可靠性,以及中俄两国可能采取的应对之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The National Interest等),并掺杂部分个人观点,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一、美国忧中俄联手在台海对抗美军

其实早在5月美国国会举行的一场听证会上,美国情报界大佬就已经集体亮相,并七嘴八舌地表达了对中俄加强合作的担忧,特别是在台海问题上。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可谓"开炮"最猛烈的一位。

她直言不讳地表示,美方第一次观察到中俄在台海问题上举行联合军演,并断言中国肯定希望在台湾问题上得到俄罗斯的支持,而俄罗斯没有理由拒绝中国的请求。

海恩斯作为情报系统的"一把手",她的表态无疑更增添了几分"权威性"。

紧随其后,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局长、空军中将克鲁斯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

他表示,中俄在过去两年里频繁"勾勾搭搭",搞得五角大楼也坐不住了,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估亚太地区的军事态势和力量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鲁斯还担心,如果将来美国跟中国或俄罗斯中的一方发生冲突,很可能会被迫同时应对两条战线。

除了情报系统的"军头",不少美国国会议员也纷纷加入了"唱衰"中俄合作的大合唱。

他们集中炮火,猛烈抨击中俄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声称中俄的经济往来已经越过了美方心中的"红线"。

有议员甚至信誓旦旦地指责中国在向俄罗斯出口军民两用产品,从而帮助俄方重建和发展军事工业。

这番言论乍一听似乎有理有据,但仔细推敲,漏洞和矛盾随处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美方现在对中俄合作的定性已经从过去的"准军事同盟"升级为"准一体化",但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实质区别,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再比如,美方一方面声称中俄在军事上的合作和互操作性正在迈向新高度,另一方面又说中俄两军在作战体系、指挥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兼容因素,无法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这些自相矛盾的说法,凸显出美方对中俄合作的认知存在严重偏差。

笔者注意到,不少美国知名智库近期也在炒作中俄军事合作对美国安全的"危害"。

在他们看来,即便中俄不会缔结正式的军事同盟条约,但在反美这个"共同利益"的驱使下,中俄在军事领域的"合谋"已经到了令美国寝食难安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美方证据站不住脚,担忧或许是"杞人忧天"

美国情报界和国会议员对中俄合作的种种指责和抨击,其依据非常牵强附会,根本经不起认真推敲。

恩斯口中的所谓"联合军演",实际上是中俄两军近年来在东海、日本海等地区举行的常态化联合演习和演练。

中俄开展这些军演,主要是为了磨合两军的作战协同,提升联合行动能力,既不针对特定国家,更无意卷入台海局势。

再比如,克鲁斯中将渲染中俄在军事基地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客观事实是,中俄两国均奉行不结盟政策,不加入针对他国的军事集团,也不在对方境内设立军事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鲁斯对中俄防务关系的描述,完全是无中生有,是典型的"胡言乱语"。

美方还指责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助长了俄罗斯的军事能力。

但众所周知,美国及其盟友长期以来一直是俄罗斯进口军民两用物项的主要来源地。

相比之下,中国与俄罗斯在此领域的合作规模和范围都要小得多。

可以说,美方有意将黑锅甩给中国,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那么,美方对中俄合作频频表达担忧,动机何在?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一,美国国内长期盛行的"零和博弈"思维和冷战惯性,导致美方将中俄视为头号"假想敌",对两国的正常交往和合作反应过度,常常"小题大做",甚至将一些本不相干的事物也强行与中俄挂钩。

这种过度敏感和神经质的表现,反映出美国战略界对中俄崛起的深层焦虑。

其二,炒作"中俄威胁论",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强化在欧洲和亚太的军事存在,对盟友施加影响,从而巩固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

近年来,美国不断渲染中国的"军事挑战"和俄罗斯的"修正主义",并以此为由大幅增加军费开支,加大在欧亚大陆的兵力部署。

可以说,中俄已经成为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最佳"稻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中俄深化合作触动美国敏感神经,但不会撼动美国既定战略

诚然,近年来中俄在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已经引起了美国的高度忌惮。

一些美国政客和智库学者甚至将中俄视为"修正主义国家联盟",称其已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经济领域,中俄携手并进,优势互补,合作空间不断拓展,能源合作也驶入"快车道"。

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双方在能源领域可谓"珠联璧合"。

不仅如此,中俄在煤炭、核能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提质、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军事领域,作为联合国安理会"P5"和全球军事强国,中俄的互动更受到美国的高度关注和警惕。

近年来,面对美西方丧心病狂式的遏制打压,中俄两军在高层互访、联合演习、军事技术合作等方面的交流明显升温,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发展的新局面。

美国显然已嗅到了危机的气息。

美国陆军2020年的一份报告直言不讳地表示,中俄军事关系的加强可能导致美国在欧亚大陆战场上的"噩梦"——腹背受敌、左支右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爆发美中军事冲突,俄罗斯很可能会从背后"捅刀子",在欧洲方向牵制和吸引美军有生力量,迫使美军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

2021年,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的约翰·海腾上将也曾公开表示,如果美国在西太平洋与中国交手,俄罗斯又在欧洲搞事,美军要同时应对中俄两大强敌,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对中俄走近的焦虑与日俱增,但又无可奈何。

美国主流政策精英仍将中俄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在欧洲和亚太针对两国围追堵截、穷追猛打,成了华盛顿的"既定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欧洲,美国借助乌克兰危机,大肆渲染"俄罗斯威胁",加大对北约盟国的要挟施压,迫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紧跟美国对俄"脱钩"和打压的步伐。

美国还不断拉拢瑞典、芬兰等国加入北约,向俄边境大规模增兵,令欧洲安全局势进一步紧张化。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指出,美国正试图将欧洲变成一个"新的前线",对抗所谓的"俄中威胁"。

在亚太,美国变本加厉地推行"印太战略",拉帮结派、挑拨离间,大搞"小圈子"和地缘博弈,全方位打压和遏制中国。

美国不断加大在中国周边海域的军事存在,并忙于拉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渲染中国的所谓"军事威胁",试图构建针对中国的地区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美智库:中国将以核力量撑腰在台海对美动武

对于中美在台海爆发军事对抗的前景,美国一些智库显然也是忧心忡忡。

近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文称,中国近年来的核武库扩张表明,北京已为武力统一台湾做好了准备。

文章指出,即便中国在未来对台动武时并未真正使用核武器,其强大的核威慑力量本身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高悬美军头顶,将极大限制美军的军事行动。

文章分析称,如果中美在台海开战,美军面临的将是一场"有限核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核武库无疑是一张王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从数量上看,中国的核弹头远不及美国,但中国的中程核武器却能够直接打击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一线作战部队,从而抵消美军的常规优势。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不需要付诸核武器的实际使用,仅仅是其庞大核武库所具有的威慑力,就足以让美军在台海问题上犹豫不决、裹足不前。

文章直言,美军要想在这种"有限核战争"的阴影下击败中国,就必须拿出远超中国的决心和意志,甘愿为所谓捍卫"台湾自决"付出比中国为实现统一更大的代价。

换言之,美国是否愿意为一个并非其领土的台湾岛冒核战争的风险,值得高度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核实力,文章建议美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通过增加在亚太地区部署战术核武器等手段,尽快扭转与中国的核力量失衡局面。

此外,美国还应进一步加强常规军事力量,并通过深化美日等军事同盟,来弥补自身在西太地区影响力的相对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对中国发展核武的动机也有自己的判断。

在作者看来,中国扩充核武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未来与美国的任何级别军事冲突中,都能掌握主动权,迫使美国不得不接受中方开出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坦言,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伊拉克或南联盟,美国要想对华玩"闪电战"恐怕难以得逞。

当然,文章的上述分析未必全面客观,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战略界对中国军事实力增长的焦虑心态。

在笔者看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军队现代化的脚步必将越迈越大、越走越稳。

强大的国防实力,是和平崛起大国的必备条件和有力保障。

对于美国竭尽全力遏制中国的图谋,中方虽然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中俄应对之策:深化合作,推动多极化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遏制打压,中俄走到一起是必然选择。

6月初,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时,中方就明确表示,中俄关系的实质是互不结盟、互不对抗、互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大国关系。

可以预见,中俄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还将进一步加强。

近期,美菲不断加强军事合作,频频在南海兴风作浪。

菲律宾驻美大使甚至公开叫嚣,如果台海战争爆发,马尼拉方面会允许美军使用菲境内的军事基地。

对此,中俄未来可以加大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推动建立国际安全新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中俄还可以利用欧洲国家对美国一些政策的不满,寻找外交突破口,力促国际格局多极化,进而削弱美国的战略围堵。

当然,中俄深化合作绝不针对第三方,无意挑战现行国际秩序。

只要美国愿意接受和适应世界多极化的大势,不再搞单边主义、霸权主义那一套,中俄美三方完全可以通过平等协商,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冷战结束已逾30年,但美国的冷战思维仍根深蒂固,总想把中俄塑造成又一个苏联,千方百计打压遏制。

对于中俄合作的"过度解读",归根结底是美国的战略焦虑作祟。

一个自信、开放、包容的大国,应该学会与其他大国和平共处、良性互动,而不是整天提心吊胆,疑神疑鬼;对美方的各种杞人忧天,中俄自有定力和智慧去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