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15日,日本侵略军数千人,从广西南边的龙门港和企沙港等地登陆,随后战火燃及钦州,侵略者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屯茂村罗姓乡亲在罗华国、罗焕南等的组织下,成立了屯茂抗日义勇壮丁团,各村纷纷响应,人数从10多人发展到后来的1000多人……”“七一”临近,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屯茂村村史室迎来一批又一批参观者,村里的义务讲解员罗亮新每天都向观众讲述屯茂村的故事。

屯茂村位于钦州市北面。1939年11月21日,日寇侵犯屯茂村,村民罗桂香开枪射击了日军小分队队长,拉开了广西民间抗日的序幕。在1939年冬至1940年11月一年的时间里,屯茂抗日义勇壮丁团与日寇作战30多次,屡立战功。此后,屯茂村成为钦县(钦州市的前身)游击队活动的大本营与抗日革命的堡垒村。

2018年,屯茂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争取资金28万元建成了屯茂村史室。“村史室建成后,不仅有助于传承和保护革命历史文化,也成为当地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家园’。”屯茂村党支部书记黄瑞娟说。

走进屯茂村史室,150多平方米的展厅共分为“前言”“开基创业 根定屯茂”“人才辈出 艰难岁月”“奋起抗日 正气长存”“英勇作战 保家卫国”“参加起义 紧跟党走”“革命情结 爱国爱家”“改革开放 振兴乡村”8个板块,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一个个共产党人用生命守护初心的感人故事,映衬着屯茂村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屯茂村史室自2019年7月开馆至今,平均每年接待参观者约1.5万人。专家学者、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党员、青年学生等参观者络绎不绝。”黄瑞娟表示,随着“七一”临近,每天都有不少团队到这里开展主题教育。

依托革命村庄的历史背景,近年来,屯茂村打造了厚福堂、叭塘炮楼、江角大榕树、炮楼等革命遗址景点,并在此开展主题党日、“党课开讲啦”、志愿服务、红色歌曲大家唱等活动,同时推出忆苦思甜餐厅。2023年,忆苦思甜餐厅为屯茂村集体经济增收9.8万元。

屯茂村所在的板城镇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14个抗日战争游击区村庄(自然村)、19个革命老区村(行政村)。对此,板城镇采取“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分类推进”的发展思路,整合屯茂村、六虾村等地红色革命遗址和古窦岭、碗窑梨花谷等生态康养文旅资源,设计了具有板城特色的红色康养文旅精品路线,推动文化惠民产业往深、往实走。

80多年过去了,战火硝烟早已散去,今天的屯茂村以红色传统教育、村规民约、积分制为抓手,创新村民自治方式,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只要我参与村里的志愿活动服务、为村里建设做好事就能获得积分。看,这是我用积分换来的洗洁精。”近日,在屯茂村的爱心超市里,村民罗大姐兴高采烈地展示着她的“奖品”。

2022年8月,屯茂村委会成立积分制工作领导小组,以驻村第一书记为组长、村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实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积分制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于一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四大类17项正面清单“加分项”和两大类6项负面清单“减分项”,将具体任务赋值量化,按季度公示积分与排名,接受村民监督。

“村民参与村里大扫除、植树、防火等志愿劳动,或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文化活动表演,或积极配合村里各项工作等都可以获得积分,凭借积分存折,在固定兑换日到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奖品。”黄瑞娟告诉记者,如今,村民几乎人人都是志愿者。

屯茂村的积分制把农村基层治理由“群众看着干部干”转为“干部带动群众一起干”,让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受益者,不仅激发了村民的志愿服务热情,也激发了乡村的活力。在积分发放规范化方面,坚持“专人管理、事事记录、分分对应”,成立积分制工作领导小组,规范管理台账,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屯茂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具体任务赋值量化,让好人好事、新风良俗有了荣誉分值,无形的村规民约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逐步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各项事务中,不断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过竹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屯茂村举办“小小红色讲解员”活动 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人民政府供图

▍图文来源:中国文化报

▍图文整理:宣传和对外交流科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署名或删除,电话:0777-2839841。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