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黎兜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头看贾玲的职业生涯,这前后对比确实是震撼。

曾经是咖位不小的谐星,却因为胖胖的身材,连件礼服都借不到。代言更是寥寥,除了炸鸡锅盔就是方便面。

代言的方便面还是特定的“加量版”“一桶半”,其中内涵不言而喻。

而在这后半场,贾玲减掉了大半个自己,凭借浑身肌肉的女拳击手形象成功逆袭,商业价值也迅速上升。

继国民乳业品牌蒙牛、全球奢侈品牌Prada之后,前两天运动品牌Lululemon又官宣贾玲出任品牌大使。

还没适应贾玲新形象的,和这个牌子联想在一起可能会觉得有点突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如果你认真看过Lulu官方放出的贾玲运动短片,就会真心觉得,这个代言人找得多有说服力。

她不是天生的白幼瘦,也不是靠什么明星食谱饿到变瘦,

而是实打实地运动、流汗,一斤一斤减重一百斤,还能硬拉100kg、做负重引体、飞跃俯卧撑和动物流,熟练打梨球和漂亮的空击......

敬佩一个力量感女性的同时,也让我感到惊喜的是——

这是我极少数的一次,在国内的广告里看到女性肌肉的特写。

清晰的腹肌,健硕的腿肌,还有帅气的圣诞树背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你们也有相同的印象:

运动品牌的广告通常会把更多镜头给健硕的男性,一笔带过运动的女性。更有甚者,直接找一个高高瘦瘦的女生摆拍,假装热爱运动。

为什么?

因为在传统语境下,肌肉是男性的专属。

而在女性的意识里,对肌肉存在一种惯性的排斥。

多少女孩进健身房的要求是:要瘦,但不能长肌肉。

跑步机上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拉小腿,生怕变成肌肉腿。

生活里如果评价一个女孩“壮实”,那完全就是贬义词形容,意味着不好看,不漂亮。

哪怕是专业的运动员。

女足主力球员王霜,球场上纵横驰骋,下了场接受采访时却被问道:

“你会介意踢球让自己变黑或者腿变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两年,有个叫陈姝颖的95后女生在网络走红。

她是手捧多座奖杯的中国健美健身运动员,因为甜美长相和魔鬼身材的反差,被网友叫作“金刚芭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可不是什么溢美之词。在她的视频下很多负面的声音:

“感觉一拳能打死一个我”

“别练了,看上去好恐怖”

“像男人一样,不怕嫁不出去吗?”

“都练成这样了,还有什么手感?”

即便她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即便她能背着150斤的成年男子做深蹲,即便她在自己的行业里散发着光亮和能量。

可惜,在亚洲审美里,肌肉女是违反性别期待的。

父系社会下的女性审美,要求女性女纤细、瘦弱、文静,要被保护,而不是带有攻击性。

关于女性身材的讨论,只有“瘦”和“胖”,没有“强壮”这一选项。

且不论这样的规制有多刻板,多不合理。

单就个体而言,你知道肌肉能带给女性身体多少益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皮肤紧致,身材匀称,延缓衰老这些视觉改变是最表面的。

坚实有力的肌肉组织会成为身体的钢筋,避免关节代偿导致的关节炎、肌肉劳损导致的腰背疼痛等。

肌肉软塌无力的人即便体重没有超标,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仍会大大增加。反之亦然,足够的肌肉含量可以提升心血管功能,预防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问题。

女性增肌还有一些独有的好处:

绝经后的女性,会比男性更快地失去骨量,增肌可以帮助预防骨质疏松。

还有研究发现,女性的瘦体重 (除脂肪以外身体其它成分的重量,肌肉是其中的主要成分)越大,左心室舒张功能,比如泵血、输氧等会越好。

谁都有追求健康的权利,包括女性。

从健康角度而言,肌肉就不该被排斥。无论男女。

现在的人总爱谈“自由”,那么肌肉自由为什么不被允许呢?

你可以欣赏不了一身腱子肉的美。

但不可以对那些热爱运动、付出极大辛苦才练出自己满意身材的女孩,投以异样眼光或恶语相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B站视频《亚洲女性不应有肌肉》

有锻炼习惯的女生一定懂,女孩子练肌肉有多难。

都知道,女性身体更倾向于储存脂肪而非肌肉,睾酮水平也比男性低得多(睾酮是影响肌肉增长的重要激素之一)。

女性在这方面有天然的劣势。别说练出多大的肌肉块,如若不是长期专业的负重训练,练出明显的线条感都十分不易。

可以说,每一个喜欢肌肉的女孩都是在逆势生长。

健康漂亮的肌肉线条背后,是力量,是态度,是勇气,是自由。

肌肉,也可以成为一种女性之美。

所幸,氛围正在慢慢扭转,强大的女性也开始被更多人欣赏。

还记得去年,我很喜欢的两位演员,郑秀文和杨紫琼,几乎在同一时间摘得影后桂冠。

在不同的舞台上,两位影后用肱三头肌饱满的手臂举起奖杯的画面,几乎重叠。

那种人生都在她们掌握之中的力量感,真的太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贾玲记录运动的视频一样,她们的颁奖视频我反复看了好几回。每一次都激动得想落泪。

可能是受够了性别刻板印象,很轻易就被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强大的自信和力量点燃。

真的好感恩这个世界上存在这样强大的女性,让我认识到自己的孱弱,同时获取向上的力量与方向。

豆瓣小组「women fitness」,有个女生在里面留下这样一句话:

“愈发收窄的世界,愈发需要为自己多争取一些自由的空间,而对抗需要力量。”

是共勉。也是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