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但在授衔名单里面,没有资历深厚、战功赫赫的王建安。

王建安是一位革命老将。早在黄麻起义之前,王建安就参加了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的所有战事,几乎都有王建安的身影。这样一位老资格的革命将领,授予上将军衔都不为过,怎么会不给授衔呢?

原因很简单:王建安被毛主席单独点名了。

所有授衔的名单,毛主席都亲自检查了一遍。所有人都通过了检查,唯独在王建安的名字上,毛主席单独写了一行字:

“此人骄傲自满,授中将为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寥寥数字体现出了毛主席对王建安的看法,但这种看法让评选团不知所措——按照王建安的功绩,授上将衔绰绰有余,但如果把王建安放到中将里面去,那很多上将的功绩还不如王建安。

可如果不授中将,这又是毛主席点名要降级授衔的人。无奈之下,评选团只得搁置了王建安的授衔。因此,才出现了第一次授衔名单里面没有王建安的情况。

毛主席之所以会觉得王建安骄傲自满,是因为当初王建安与陈毅的一次争吵。在一次会议讨论上,王建安与陈毅产生了不同的意见。王建安吵得很凶,甚至还对陈毅拍了桌子。

这件事左弯右绕,最后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这才对王建安有了“骄傲自满”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王建安16岁就已经当兵了。长时间的军旅生涯让王建安养成了为人正直、雷厉风行的直爽性格。虽然脾气有些爆,但有话当面说清,从不背后议论。用许世友的话来说,就是“会上拍桌骂娘,会下从不拆台”。

也正因为如此,评选团觉得这次可能是个误会。因此,在第一次授衔之后,评选团对毛主席解释了这件事情,毛主席知道细节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才在1956年单独授予了王建安上将军衔。

上将军王建安一生刚正,战争时期英勇杀敌,就算是病了也要躺着指挥,绝不下火线;新中国成立之后,王建安也一直奋战在第一线,亲自了解情况,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不过,正是这样一位鞠躬尽瘁的将领,病逝之后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前来悼念,就连子女都没有回来看一眼?

接下来,本文就带着您一起走进革命老将王建安,了解他光辉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