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震宁:献给我所有的老师

党建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我的长篇小说《书生行》出版以来,在一些好评中,有不少评家特别关注此书扉页的献辞:“献给我所有的老师”。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何谓“冰心”,何谓“玉壶”——〈书生行〉读后感》一文中写道:“我的第二个阅读心得是感动。在此书扉页,印有一行字是‘献给我所有的老师’。一整页白纸,仅印有那么一行字,也未加黑,我觉得比正文的字体还小些。‘所有’令我心暖。”

在《书生行》作品研讨会上,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王蒙说:“我非常高兴有一本非常诚恳认真的教育小说。《书生行》是教育的文学。它不忘师心,循循善诱地提倡爱,提倡阅读,提倡教师的教育责任,提倡做人,提倡道德,并不用特殊的例子,而是就教育的问题、爱心的问题、学生志向的问题、学生做人的问题,通过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来教育这些学生,这很难得。有这样一部诚恳地展现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追求的小说是非常有新鲜感的。”

可以肯定,许多评论是由“献给我所有的老师”这句献词的引导进入到对作品的阅读、理解、感悟和讨论的。是的,献给老师,这是我写作之初的冲动。

那么,这冲动是从什么时候生发的呢?

40多年前还不太时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母校迅速以崭新面貌向老校友们招手,而老校友们那时却正忙于开辟自己新的生活。记得那时回母校参加校庆,看到很多老师满怀热情乐育英才,话题多在县状元、市状元、省状元以及学校一本升学率上。怀旧不是那时的主流情绪,学生对老师最好的报答是升学高分。

进入新时代,多次回母校,升学质量依然是主题,但话题更多了,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书香校园、“四有教师”……可是,在母校90周年校庆活动中,我忽然感受到一个强烈的冲动,校庆现场已经看不到60年前上学时我们所熟知的老师了,他们不是已经告别人世就是因为年老体衰无法前来。60年前我最美丽的俄语老师不晓得去了哪里,也不晓得那位才华横溢的物理老师如今身在何方,我只晓得,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的语文老师早已不在人世,俊逸而严谨的班主任10年前也已因病去世,师生们都很敬畏的老校长更是平静辞世多年……陡然间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写一部作品追忆恩师们,我要把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献给我的老师。

我明白,等到这部小说写成出版,许多当年的老师是看不到了的,我之献给他们的,只是自己心中无尽的追忆,深切的念想,绵密的情思。而我的老师们,他们肯定没有料想到当年那个营养不良,身体羸弱,学习成绩很好可个子总也长不高的初中生,那个家庭出身问题很大因而看不到什么前途、老老实实去往一个小山村犁田耙地的插队知识青年,日后还会写一部长篇小说献给他们。

即便如此,我还是要把由许许多多追忆、念想、情思编织而成的这部作品献给我的老师们。作品虽然是迟到了,可我相信,老师们在天之灵会为此得到些许安慰。为此,我题写在书的扉页献辞是“献给我所有的老师”。

梁晓声不愧为文学高手,他敏锐地从献辞中读出了别样的意味,他在书评中写道:“‘所有’令我心暖。”

是的,是“所有的老师”!

人们除了拥有上学授业遇到的许多老师之外,还会在人生路上遇到许多值得敬重的老师,只要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我们都不能忘记他们。

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就是我人生路上遇到的至为敬重的老师。

许多学界人士尊称李国文为“先生”,而在作家群里很多人则称他“国文老师”。梁晓声、周大新等一帮新时期青年作家都常常把“国文老师”挂在嘴边,我也是其中一个。

早年间国文老师担任《小说选刊》主编,拍板选载我的短篇小说《长乐》,将这个小说排在当期的重要位置,此后又替我的小说选《长乐》作序,序文名为《文学是条不归路》——于我有提携之恩。

多年前我主持策划“古典文学名著评点系列”出版,国文老师和王蒙老师不约而同地接受了我的邀约,暂时放下手上的创作,担起了两部名著评点的重任,王蒙评点《红楼梦》,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成文学出版一时盛事——于我有力挺之恩。

当年远在广西的我,忽然成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的人选之一,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许多人都不明其中奥妙,事后才了解到,是国文老师最先提出这一建议——于我有举荐之恩。

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初任社长,困难重重,国文老师经常在我们通话时耐心倾听我的倾诉。我是少不了会有不忿和苦恼,国文老师总能耐心地倾听,然后爽爽地回应,常常用夸奖来化解我的负面情绪:“好,干得不错,让他们看看!”然后,不止一次叮嘱我,对前任社长一定要坚持称老师,“把老师永远叫下去!”——于我有人生导引之恩。

尤为重要的是,《书生行》的创作直接就是在国文老师的推动、叮嘱、催促、鞭策、鼓励之下开始直至完成的。

2011年8月22日,因为年龄原因,我将不再担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职务,领导同志要跟我作例行的卸任谈话。恰好彼时我的家人外出旅行,一个都不在身边,略感孤独的我有意早点出发,先去了离谈话地点比较近的国文老师家。人生重大转折关头,我相信能从老师这里获取人生智慧,抑或也是寻求一点心理上的安慰。

国文老师听说我即将卸任,忽然朗声笑道:

“好!震宁,什么都不要想了,赶紧开始写长篇小说!”

我当即表示长篇小说一定要写,但还是想先把计划中的出版专业和阅读方面的几本书编好出版。国文老师一副无可无不可的神情,说:那些也要弄,不过一定要写长篇小说,因为你是作家。你只要写,相信一定在水平线上。

自那天后,无论是通电话还是去家看望,国文老师必定要问“开始写长篇小说了吗”,然后就叮嘱抓紧写,总要鼓励我“肯定在水平线上”,一直到2022年春节。

2022年春节拜年,92岁的国文老师听说我已经启动《书生行》的写作,又听我讲了故事梗概,立刻肯定道:“好,有意思!抓紧写,不要拖!”老人家接着说:“我去年做白内障手术,现在只剩一只眼睛还能读书。震宁,我可是留着这只眼睛读你的长篇小说呵!”

老人家这最后一句话让我受到震动。接下来,2022年绝大多数时间里我都为着这最后一句话,日夜赶工《书生行》。初稿刚写完,我赶紧打电话跟老人家汇报。老人家在电话里连声叫好。

在国文老师推动、叮嘱、催促、鞭策、鼓励下,长篇小说终于完成且很快就要出版了。能让老师用剩下的一只眼睛看到这部小说,这是何等快慰之事!

然而,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就在通话后不久,2022年11月24日凌晨,国文老师突发心脏病在家中猝逝。

次日清晨,收到噩耗,简直不能确信!我和夫人匆匆赶到国文老师家,只能与师母刘阿姨相对而泣,我对着刘阿姨痛悔道:到底还是没有来得及让国文老师看到我的长篇小说……剩下的话说不下去,只有对着国文老师的遗像,默默洒泪。

送别国文老师后,我跟出版社说,请把原先的献辞做一点修改,把“献给我的老师们”改成“献给我所有的老师”——所有的老师呵,所有关心、帮助过我们的老师都不能被我们忘记,特别是我敬爱的国文老师!

【聂震宁:长安街读书会成员、原中国出版集团总裁】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邓启东;初审:程子茜、陈佳妮;复审:李雨凡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