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自南海之滨启程,向祖国辽阔边疆迈进,秉承逸仙人深厚的医学人文情怀与崇高医德。

逸仙人在援疆援藏的医疗征途中,书写了一幕幕光彩夺目的篇章。他们不仅输送了前沿的医疗知识和技术,更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与奉献,为新疆与西藏的民众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健康防线,以身体力行诠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在“七一”党的生日之际,我院将隆重举行援疆援藏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顺利完成援疆援藏任务的专家医者,细述帮扶前线的温情瞬间与难忘经历。

我院官方微信《声动“七一”》特别栏目为大家节选了援疆援藏专家事迹报告的动人瞬间,带领各位先睹为快,穿越千山万水,置身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场,深切体会逸仙人面对艰难险阻无所畏惧、胸怀博爱的高尚情操。这不仅是对过往的回望,更为我院坚持党建引领医疗帮扶工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注入不竭动力。

本期主人公:胃肠外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 杨斌 副教授

2022年8月,作为中央单位第十批援藏干部,我院胃肠外科杨斌副主任医师,赴西藏民族大学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藏工作。

点击上图,回顾专家援藏事迹

援藏心“声”(节选)

2022年7月,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信任,我来到西藏民族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藏工作。

通过在拉萨、林芝等地走访调研,我了解到西藏地区胃肠疾病发病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居全国首位,藏族同胞胃癌检出率也明显较高。能否立足藏区地域特点,为高原胃肠疾病的防筛诊治和机制研究做点实事?

专科力量薄弱,我们就“化零为整”,集中优势力量进行胃肠疾病重点专科建设。有了综合病区为“后盾”,还得有趁手的“利器”。当地科室有设备,但缺技术、缺人才,我手把手教、一对一带,将胃肠外科微创手术的经验倾囊相授。新技术不能昙花一现,还要真正留得住、干得好。我参与制定了医院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方案,成功引进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1名。通过在日常工作中集中授课、教学查房、进修学习、学术交流,我们将科室医护团队真正带起来,强起来。我还组织了多次基层义诊、科普进校园、进社区、大肠癌免费筛查等公益活动,在校园里、乡村里,都留下了我和同事们忙碌的身影。

离别之际,罗旺次仁校长、次仁旺堆副书记为我们戴上洁白的哈达,当接过校长手中那沉甸甸的西藏民族大学“援建学者”柔性聘任书那一刻,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继续把螺丝钉精神在那雪域高原发扬光大!

援藏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位患者为杨斌副教授送上锦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斌副教授在基层义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斌副教授在当地开展科普讲课

责编:黄睿、林栩琪

初审:刘文琴、曾悦

审核:欧阳霞

审核发布:古小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