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刚去了一个无人机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去看展不仅是关注一下整个行业最新的前沿动态,更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找几家大的无人机厂商交流一下,在上半年这段时间究竟有没有向缅甸卖出无人机,卖出了多少无人机和多少数量的无人机干扰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几个大的展台不经意间透露出我是从缅甸过来的之后,很多销售人员就热情地跟我聊起了上半年的销售状况,而我也从他们口中得知了很多我想要的非常有价值的资讯。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缅甸军政府确实是从这边买到了不少中型的民用无人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比购买无人机更有价值的一条资讯是什么?是他们在购入无人机的同时也购置了为数不少的便携式无人机干扰设备,相关的型号和参数我也拿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摆在缅甸革命联军接下来的作战行动中要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一旦这些无人机和干扰设备大批量投入战场,很有可能他们面对的就是要比去年的战场上数量更多的无人机以及在各种无人机干扰设备下防护得更好固定阵地。

但是我也一直强调了,任何时候想光凭借着一样或者数样技术装备就想来扭转整个大的战场趋势,我觉得是幼稚的,是机械的简单唯武器论。

无人机虽好,但是它也有它的弱点,在接触和综合了非常多的相关资讯乃至相关设备的具体性能参数之后,我觉得哪怕缅军在补充了这批无人机和干扰设备之后,依旧无法对接下来得战场态势产生更为根本性的影响。

甚至,如果革命联军应对得当,很有可能这一批无人机干扰设备最终大概率是要被敏昂莱这个运输大队长给送出去的。

针对缅军接下来有可能在无人机方面强化的部署,我自己也思考了若干条应对的方案。

第一,无人机的产能和数量可以爆发式增长,但是有能力操作无人机的人永远是有限的,且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大批量复制出来。

虽然现在民用无人机的飞手培训已经很简化,但是想在缅甸这种教育程度较低的地区批量地培训出合格的飞手,依旧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

因此,歼灭的重点并不在于消灭缅军的无人机,而在于如何精确地批量猎杀缅军的无人机操作员。

对于革命联军来讲,永远要记住的一件事就是,无人机是无限的,但是操作员永远是有限的,只要打掉一批操作员,那么就会让缅军的大量无人机处于有机无人飞的境地。

而民用的中型无人机它最大的一个弱点是什么?是它没有接入军用的卫星网络链路。

这意味着,第一、它的抗干扰能力是远不及正规的军用无人机强的;第二,民用无人机在信号传输的距离上也是远远比不上军用无人机的。

哪怕是中型的无人机能够达到15到30千米的操作范围,那么也一定意味着在这架飞机15到30千米之内一定有相关的控制中心和指挥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种大型的无人机控制中心和指挥舱它对稳定的电力和能源供给乃至信号传输是有不低的需求的,这会极大地限制他们所可能出现的方位和处所。

因此打击缅军的无人机的重点不在于如何消耗掉他们的无人机,而是在于如何彻底地摧毁这些无人机的指挥中心、控制舱位以及消灭里面的无人机操作员。

记住,要消灭敌方飞机最好的方法永远不是在天空上,而是在机场里、跑道上就把它们全部炸掉。

这意味着,对于革命联军来讲,要想打赢跟缅军的无人机之战,必须得开始考虑组建多支小规模的专职消灭缅军无人机指挥中心的特种小分队。

挑选缅语熟练的战士,穿上之前缴获的缅军制服,在足够的情报支援下,伪装成缅军,越过缅军的防线去进行中长距离的敌后奔袭,渗透进缅军战线的后方去炸毁和消灭他们的无人机控制中心以及操作员。

当然,在这些重点位置肯定会面临到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这些位置现在的防护已经比去年1027行动之前要严密很多。

在1027行动吃了同盟军无人机的大亏之后,现在可以明确的是缅军已经购置了大量的便携式反无人机干扰装置。

在这种反无人机干扰装置的保护下,过往使用中小型民用无人机就能大显神通的时代可能很难复制了。

但是这种反无人机的装置也有相应的弱点,它们的弱点是什么?

是绝大部分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中小型反无人机装置它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从我了解到的参数来讲,目前这些干扰装置最大的作用范围是5千米左右,距离越远干扰的能力就越差。

所以,要想在战场上继续使用无人机轰炸缅军重点防守的据点,就得先摧毁缅军部署在战场周边的这些无人机干扰装置。

对于革命联军来讲,第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发现并定位这一批干扰装置。

如何发现,目前有两种,一是光学侦察,二是电子信号的搜集定位,第二种对技侦能力要求较高,可能对于现在的革命联军来说比较有难度,但第一种是能够利用现有的装备完成的。

一旦发现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其实不难解决,说白了这些干扰装置最大的干扰距离就是5千米,我觉得在缅甸的丛林中甚至都未必能达到那么远的干扰距离。

这就意味着只要能够先精确标定出这一批干扰装置的位置,那么就可以在5千米以外用火力覆盖来轰掉这一批干扰装置。

以革命联军手里最常用的82mm迫击炮来说,它使用6号装药的最大射程是4660米,而使用远程装药的最大射程是5700米,已经足够在缅军的干扰设备的作用范围之外摧毁掉它们。

一旦能够打掉这些干扰装置,那么革命联军手里的无人机就能重新发挥作用去炸掉相关的重点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对于这些干扰装置而言,不管是小型的还是中型的,其实他们也都需要配备有相应的能源供给,哪怕不能炸掉这些干扰装置,只要能够炸掉相关的能源供给模块,一样可以瘫痪它们,使得他们失去作用,没有电的干扰装置就是一坨废物。

从价值来讲,摧毁这些干扰设备,会远比摧毁缅军的无人机更让他们肉疼。

因为一台中型无人机的出厂价格顶了天数万人民币,但是哪怕是一台小型的便携式干扰设备,至少也要30万,差不多相当于10台无人机,盯着这些设备来打,可以将缅军打到穷。

从现在的战场态势来看,今年上半年缅军所购置的这些无人机还并没有大量地出现在腊戍战场和周边。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缅军囤积的这些无人机和干扰设备,大部分极有可能还在下缅甸,例如仰光或者是勃固的军事基地里面,还没有被大量地运送到前线。

这就更好办了,因为这些中型的无人机无法像缅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一样直接从下缅甸的机场起飞抵达前线进行轰炸,这些中型无人机的作战范围也不会太远,这就意味着要使用他们缅军就先得从下缅甸用公路运输的方式将他们运送去腊戌。

而现在腊戌周边就只剩东枝这个方向可以从下缅甸增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只要严密地将这条通道监控起来,那么很有可能可以直接将那些试图运往腊戍的无人机摧毁在运输途中,甚至也有可能能够大批量地在途中将其缴获,从而补充进去革命联军的武器库。

我看了下现在腊戌周边的战况,我感觉,这一大批无人机和干扰设备,它们早晚得姓果。

如果能够摧毁掉缅军这半年来补充无人机和干扰设备,甚至在精密的计划之下,通过在相关运输路线精心设伏,大批量地缴获缅军那些还未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的无人机和干扰设备,那么,一定可以让腊戌之战的胜利和缅军东北军区的彻底崩盘,比原先设想的要快得多。

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永远不是某件武器,而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