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2022年,川渝两省市联合出台《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将广安全域纳入,广安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2022年,川渝联手“画”了一个圈。《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将广安全域纳入,广安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

双圈战略垂青之下,广安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从昔日“川东一隅”变为“川渝焦点”,从“区域边缘”迈向“战略前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楼林立的广安市城市面貌建设

6月21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成果发布会在四川广安召开,重点聚焦“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相互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想用‘感谢’‘鼓舞’两个关键词来表达内心感受。”广安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刘襄渝接受封面新闻专访,直言此次会议在广安召开,不仅是对广安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广安融入“双圈”建设的巨大推动,更搭建了一个展示小平家乡高质量发展新成效的平台。

01

谈同城融圈战略

“四个‘关键词’勾勒发展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国版图上人文地理独具“个性”的一极,巴蜀大地文脉绵长、交相辉映。

今年,恰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年。五年来,成渝地区正加快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其中,广安正以其独特的地位和活力,成为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广安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坚定把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同城融圈’作为首位战略。”刘襄渝说,实际行动便是坚持以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为牵引,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增强协同之力,释放融合之效,提升发展之势,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实效。

区位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实效?刘襄渝用“互联”“共兴”“共享”“共建”四个“关键词”给出答案。

聚焦交通“互联”,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圈”。作为四川距离重庆最近的一个地级市,广安到重庆中心城区仅1小时车程,西渝高铁建成后将缩短至20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通八达的南北大道三期

前不久,捷报频传。随着广安机场立项获批,G65包茂高速高竹互通、南北大道三期建成通车,镇广高速广安段、G75兰海高速武胜北互通加快建设,合广长高速、G85广安至重庆段扩容、渝广同城大道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广安正加快构建畅通周边、链接成渝、融通全国的大通道。

聚力产业“共兴”,培育梯次配套的“产业圈”。刘襄渝以“加速构建‘4+N’百亿产业发展格局,和邦、利尔、诚信、玖源项目加快推进;建好‘天府粮仓’、打造都市田园、推进城乡融合,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等为例,提到当前广安正致力打造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与重庆毗邻地区协同打造成渝大都市绿色农副产品保供基地。

推动服务“共享”,打造便利优质的“生活圈”。川渝两省市教育部门在广安共建跨省域教育协同发展试验区,促成武胜县与西南大学合作共建西南大学龙女湖中学,从建设到投用仅用286天,成为川渝教育界标杆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重庆合作办学的武胜龙女湖中学

不仅如此,广安还与重庆三甲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18个、远程医疗协作网9个、专科联盟104个,渝广两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311项“川渝通办”、262项“省内通办”、190项“跨省通办”全部落地,拓展31项“渝广通办”特色事项。

推进平台“共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以川渝高竹新区为例,正不断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动两省市人大协同立法赋予新区行政主体资格。而高竹新区,也获批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如今,广安和重庆之间已基本实现区位交通共通、产业发展共融、合作平台共建、公共服务共享。

02

谈服务双圈建设

“战略前沿、川渝焦点地位更加凸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一月,5·18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2024巴蜀品牌非遗大会等川渝大会接连在广安召开,吸引了来自川渝两省市的嘉宾齐聚广安。

其背后是否意味广安在双圈地位中逐渐加强?在刘襄渝看来,“自‘双圈’建设战略实施以来,广安同城融圈不断走深走实,在服务‘双圈’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年年初,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磅落地。同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拔节生长的川渝高竹新区

2022年,川渝两省市联合出台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更是将广安全域纳入,明确“支持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广安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

“2023年,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将广安纳入成渝地区中部崛起范畴,更加凸显了广安战略前沿、川渝焦点地位。”刘襄渝说。

事实上,川渝地区协同发展早已进入快车道。早在2021年,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推出的28条政策,便为川渝高竹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2023年,双圈建设联合办公室下增设的广安融入重庆都市圈专项工作组,广安融入“双圈”建设得到更高层面推动。

同时,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明确支持广安深化改革开放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高水平建设川渝高竹新区。“这鼓励着我们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刘襄渝说。

而在川渝十大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中,广安便占据3个。“我们把其中的川渝高竹新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大力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其中探索构建的“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行管理模式等经验做法,更是首次在国家层面系统总结推广。

“我们在同城融圈中加快成势见效。”在刘襄渝看来,这意味着广安在平台建设、产业协作以及改革探索等多个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强。

03

谈聚焦会议主题

“将以改革创新赋能产业向新求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质生产力”,一个在此次会议期间被频繁提及的词。就广安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既要做大总量又要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

刘襄渝深知,如何完成这一繁重任务,关键在于做强产业支撑,特别是以制造业为基础和潜力的领域。“作为技术创新带动生产力提升最显著的领域,必须要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

发展新质生产力,刘襄渝充满信心,“要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导向,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具体来看,将提档升级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创新引领、标志性产品培育、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三大工程,推动产业高端化跃升;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强化“智改数转”赋能、加强园区数字化建设,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实施绿色产业建链、绿色品牌培育、绿色低碳减排三大行动,促进产业绿色化转型。

同时,将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新材料产业,抢先布局氢能产业。将以改革创新赋能产业向新求质,推进深层次改革,打通堵点卡点,激活科技创新核心要素,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刘襄渝透露,预计到2027年,广安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明显成效,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速形成,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持续跃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新材料、氢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成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04

谈未来乘势发展

“围绕会议主题加快融入双圈大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党政联席会的召开对广安而言既是肯定和鼓励,也是推动和鞭策。”刘襄渝说,会上审议通过的《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对管理机构、职能职责、规划编制、项目审核、财税征管、用人机制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是对已有政策体系的丰富完善。

这一决定的实施,也将有效打破行政壁垒,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实现适度分离改革,为两地深度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水青山怀抱之中的广安市经开区

“接下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按照此次党政联席会要求,围绕‘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相互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积极融入成渝双核引领带动的大格局,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刘襄渝表态,将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大局。

具体而言,广安将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建设川渝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强化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积极承接重庆主城都市区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构建协作共兴产业发展格局,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

此外,广安将紧扣四川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的使命任务,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重要城市。通过深入推进省委省政府支持广安深化改革开放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专项文件落地落实,推动广安在“两区”分离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我们将持续用力抓好高铁、机场、合作平台等建设,加快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更高水平改革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刘襄渝说道。(广安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