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北京门头沟供电公司开展防汛三年提升工程,目前在门头沟,钢管杆、加重水泥杆等已完成1100棵电杆组立。同时,2025年将优化完善网架结构,增加线路跨区、跨山联络,选取合理路径,新建备用线路,以提高电网故障隔离和互倒互带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7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下苇甸村正在开展10千伏上苇甸、岭角路防汛提升的钢杆组立工作。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围挡格外醒目,电力工人们正在忙碌的进行设备安装,远处的起重机缓缓移动,巨大的机械臂精准地抓取电杆,准备将其稳稳地安放在挖好的坑基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些新的电杆使用的都是钢管杆、加重水泥电杆,其具有足够的抗冲击和抗冲刷能力。“像加重水泥杆适合临近河道区域内使用,相比普通水泥电杆本体强度高、混凝土基础更加牢固;而在洪水冲刷风险较高区域内,就使用了钢管杆,主要特点是基础深、强度高,在洪水持续冲刷情况下抗倾覆能力更强。”国网北京门头沟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王思远表示,这些新型电杆上还创新使用微气象、视频监控等装置,可以对线路周边环境温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力等各类指标进行测量和监控,为运行人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撑。据王思远介绍,此次改造线路位于永定河河道边,遭受洪水冲刷风险高,去年遭受了较大损坏,“该线路负责妙峰山镇大范围地区用户负荷,改造必要性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去年“23.7”特大流域性洪水中,门头沟、房山、昌平等地区电力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灾后,国网北京门头沟供电公司制定了“电网抗洪防汛能力三年提升”工作方案,“截至目前,累计已完成1100棵电杆组立、19台变压器组装及30公里导线架设工作。”王思远说。

王思远表示,为进一步提升门头沟地区电网抗洪抗灾能力,该公司按照“躲、扛、放、备”四种思路,将通过三年的电网改造逐步实现强化线路本体抗洪能力、优化电网结构及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的目标。“2024年主汛期前,我们通过优化迁移配电线路路径、远离河道和洪水冲刷区域及选用强化杆塔、加固设备基础的方式实施改造,这就是所谓的‘躲、扛’;2025年,我们将优化完善网架结构,增加线路跨区、跨山联络,选取合理路径,新建备用线路,提高电网故障隔离和互倒互带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放、备’;2026年,将全面完成电网抗灾能力、电网架构优化和智能化改造,确保电网抗洪抗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国网北京门头沟供电公司针对“23·7”灾后发现的渗漏变配电站室,5月底前已完成防水修复、防水挡板安装、挡水墙建设等工作,提升站室防水挡水能力,确保汛期不重复发生渗漏。针对山区输配电线路地质灾害风险,将在6月底前完成护坡修建,临近河道配电架空杆基迁移等工作,降低倒塔断线风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