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个休假的机会,你是与朋友把酒言欢,还是网上冲浪?Z世代的答案是“开启新中式养生局”。

蹦迪变成拍八虚,冷饮切换泡枸杞,三餐五谷不再少,针灸推拿样样齐。过去,养生被视为退休大爷大妈的专属,如今,年轻人完成了“从质疑到理解,再到真香”的完美闭环。新中式养生成为一种潮流,并非简单的走红出圈,更像是一种基于当下社会背景的血脉觉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贤的养生之道

养生的话题不仅不过时,甚至经常冲上热搜。细细观察,大家反复讨论的还是先人总结流传下来的实用保健观点,其中当然融合了诸多中华传统文化思想。

纵观历史长河,横看百家思想,古人的养生观都在强调“修身养性”。儒家以“中和”为最高境界,不仅关注身体健康,更注重道德和精神的修养;庄子在《养生主》中强调对“形”与“神”的养护;佛家认为心理的健康与身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清朝沈复《浮生六记》中的养生之道更涉及精神(包括情志)养生、呼吸养生、起居养生、导引养生、饮食养生、睡眠养生等方面。

784年,颜真卿迎来了他的75岁寿辰,在40岁左右的平均寿命的时代,75岁可谓高寿。宴会上,颜真卿为亲友展示了书法,还表演了独创的保健操。他将两个藤椅相背,双手扶住椅背,脚尖点地,连续做了百余个“屈臂撑”。颜真卿古稀依然体健,离不开他从小喜爱体育运动,并日复一日的练习。

说到养性,不得不提欧阳修与李白,前者把琴棋诗书画这些兴趣爱好玩到极致,后者则是反抑郁反emo的标杆典范。相传欧阳修由于不得志,心情郁闷,久而久之患上了幽忧之疾,在多方求医不见好转后,便操练起琴棋诗书画这“五友”。他在《送杨序》中写道:“予常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他劝人以“五友”为伴,防病养生。李白一生豁达不羁,曾写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千古名句。从李白的诗中可以看出,李白能将所见之物作为主观感情的投射和心境的外化,懂得生命的本真状态。

其实,不论是欧阳修还是李白,他们的养心同样符合现代医学中的养生观念。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悦耳的音乐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作用,并反射性地影响人体而表现出兴奋、降压镇痛、消除疲劳、增进食欲等功效。实际上,所谓养心就是指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Z世代的“血脉觉醒”

根据小红书大健康相关笔记数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的笔记热搜词中,“养生”一词位列TOP2,“中医养生”位列TOP7;热门话题中,#中医养生浏览量达到6亿+,同时出现#黄帝内经、#八段锦、拍八虚、三伏天晒背等话题与热词。从用户画像来看,大健康赛道消费年轻化趋势越发凸显,18至24岁群体占到47.12%,25至34岁群体占39.27%,且都市Z世代和都市白领占比均超过17%。

似乎是深受当下“内卷”“996”之伤,加之特殊时期后公共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与其追求自己或他人的期待,不如好好爱自己。于是,一场“新中式养生”开始浩浩荡荡地展开。

年轻人的养生观从“疾病治疗”转变为“防—治—养”一体化。为了预防疾病,一些年轻人开始关注起自己的身体状况,更有人学会了看舌象,甚至把脉。前不久《歌手2024》节目引发关注,当亚当·兰伯特在高音施展“舌喉分离”唱法时,一些观众在惊叹其唱功之余,竟给歌手看起了舌象,还在评论区中帮助网友进行舌象“云诊断”。譬如“舌头颜色淡红,没有明显偏寒偏热;无齿痕,脾胃代谢正常……”至于养生也不局限于八段锦、拍八虚和晒背,一些年轻人另辟蹊径,把养生玩出了新花样。比如说养生奶茶,除了牛奶+茶底+糖这一种配方外,还可以加陈皮、金银花、决明子、黄芪、阿胶等。有的博主还细分功效,标明了祛湿要在奶茶里加什么,润喉该加什么,安神又该加什么……此外,延续着古代养生观所强调的“修身养性”,一些年轻人也选择关注自身的情绪。人们常常希望能够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不必影响到他人,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树洞文化在网络中火了起来。在笔记中,直播中,一些博主主动选择了扮演树洞的角色,为其他网友提供帮助,因此,树洞文化被年轻人称为“疗愈后花园”。

真伪之辨

年轻一代追求新中式养生,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提升。然而,养生潮流的背后也不乏一些过犹不及、矫枉过正的情况。前不久中药版酸梅汤在网络走红,伴随着多名医务工作者的出面提醒。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将药材放入酸奶中,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不难看出,不论是加入中药的“养生奶茶”,还是中药版酸梅汤,或是加入中药材的酸奶,是药三分毒,消费者都不应该忽略药物的特殊性和毒性,这些饮品未必适合每一个人,更不该被滥用。而诸如“过度运动”“过度饮水”“过度降火”“过度进补”这类“伪养生”之道,不仅无益于自身健康,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乃至伤害。此外,“吃着最贵的人参,熬着最贵的夜”这类重在表演的“朋克养生”也只是一种形式养生,自以为借助外力就可以弥补身体的损失,无异于自我安慰、掩耳盗铃。

真正的养生,是结合古人养生的正确思想和基本的现代科学知识,将修身养性真正融入生活习惯中。养生不在一朝一夕,贵在持之以恒。对于现在的普通人来说,坚持健康饮食、锻炼身体、规律睡眠、笑口常开就是最本真最简单的“新中式养生”。(大众新闻客户端 田可新 实习生 周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