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27日讯(记者 沈述红)继近百只转债“破净”后,低价转债在6月26日迎来集体反弹,部分重仓可转债的基金也迅速“回血”,单日净值最猛上涨近2.7%。而在6月27日,中证转债指数收跌0.27%,通光转债跌超14%,凯中转债、英力转债跌超6%;宏丰转债涨超8%,泰坦转债、城地转债涨超6%。

时间拉长至年初,年内可转债基金业绩整体有所收窄,但分化也较为显著,相关产品收益首尾相差达19.11%。

虽然经历了短暂“回春”,但6月26日,在低价转债大幅反弹的情况下,跌破面值的转债数量仍有77只。6月27日,这一数量略有增加。同时,近来,还有多只转债主体信用评级被调低,下调数量明显高于2021年至2023年同期。

在此背景下,多位基金经理近日纷纷致信投资者,认为此轮风险的集中释放或已接近尾声。其中有基金经理明确称,纯债性转债估值近期已经突破历史极值,看好低价优质转债价值,现在机会远大于风险,并表示将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也有基金经理分析,转债市场最大的机会可能在90-110之间被错杀的中小盘转债个券中。

“破净潮”后,可转债基金业绩已明显分化

6月26日,低价转债迎来集体反弹,岭南转债、广汇转债实现20%涨停,首华转债、三房转债、芳源转债等多只转债涨幅超10%。然而,在6月27日,中证转债指数高开0.06%后,以0.27%跌幅收尾,通光转债单日跌超14%,凯中转债、英力转债跌超6%;宏丰转债涨超8%,泰坦转债、城地转债涨超6%。

部分转债短暂回暖的背后,是上市公司的屡屡增持或回购转债。以岭南股份为例,该公司6月25日公告,股东关联方拟在半年内增持公司可转债,或通过集中竞价、可转债转股、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2800万元;山鹰国际6月23日公告,控股股东拟以不高于每张面值的价格购买“山鹰转债”持有至到期,预计金额不低于2亿元。此前,该公司部分董监高已公告拟购买公司可转债。

受此影响,部分重仓可转债的基金迅速“回血”,如华富可转债6月26日的单日净值上涨2.69%,信澳信用债单日净值涨幅也有2.56%。同日,上银可转债精选、前海开源可转债、长盛可转债、中欧可转债、华夏可转债增强等产品净值回报均超1.5%。

不过,从年内的情形看,重仓可转债的基金业绩整体虽有所收窄,但分化也已较为显著,收益首尾相差达19.11%。截至6月26日,工银可转债、民生加银可转债今年以来的收益分别为9.51%、9.50%,博时信用债券、宝盈融源可转债收益也分别有7.25%、6.37%。

与此相对应的是,前海开源可转债、上银可转债精选年内回报均为-9.6%,东方可转债、信澳信用债、融通可转债年内回报分别仅为-8.74%、-7.99%、-7.85%,华夏可转债增强、华富可转债等产品年内净值跌幅也在5%以上。

多只转债主体信用评级被集中调低

虽然经历了短暂“回春”,但6月26日,在低价转债大幅反弹的情况下,跌破面值的转债数量仍有77只。6月27日,这一数量略有增加。

这一市场面临的一大现实境地还有:多只转债主体信用评级被调低,下调数量明显高于2021年至2023年同期。仅在上周,便有8只转债评级被下调。

从本周的公告看,2月27日,上海沪工公告,联合资信下调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下调“沪工转债”信用等级为A,上次评级为A+;国城矿业也宣布,联合资信下调“国城转债” 信用等级至AA-,评级展望为稳定。

同日,芳源股份宣布,鹏元资信下调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信用等级为A-,下调原因为“2023年公司主要客户订单锐减导致收入快速下滑,叠加公司大额亏损,经营现金持续大额净流出,债务规模持续增加,杠杆水平高位上升,偿债压力大,未来盈利水平仍存在不确定性。”

6月26日,华锋股份公告,联合资信确定下调该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下调“华锋转债”信用等级为A-,评级展望为稳定。

6月25日,山鹰国际公告,联合资信确定下调山鹰国际控股股份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下调“山鹰转债”和“鹰19转债”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考虑到转债跟踪评级公告目前还处在高发期,不排除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市场还会出现可转债评级超预期的情况。

多位基金经理致信投资者:转债风险释放接近尾声 机会远大于风险

目前的市场,又到了讨论转债底层价值的时候。由于外部环境、公司自身基本面和市场情绪等因素共振,使得不少投资者对可转债债底价值产生怀疑,市场对于转债信用利差在近日进入极端悲观交易阶段。在此背景下,多位基金经理近日纷纷致信投资者,传达自身对转债市场的观点。

中邮基金经理闫宜乘分析,此次转债市场的回调,主要因为机构有持仓的部分低价券种,在遭遇下调评级后,机构对其风险有所担忧。再加上交易所前期对基本面存在瑕疵的公司出具问询函,退市政策背景下,机构对于部分有退市风险的个券解读偏负面,对低价个券的大量出库导致了转债市场整体较大幅度回撤。但他认为,此轮风险的集中释放或已接近尾声。对于可能存在相关风险的品种,他也已采取及时积极的应对措施。

天弘基金混合资产部胡东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看好低价优质转债价值,现在机会远大于风险。在他看来,纯债性转债估值近期已经突破历史极值。

“刨除存在或有风险的转债,我们看到一批经营稳健且资信情况良好的转债被市场以短期情绪性因素抛售,我们还看到一批因周期性因素盈利能力下滑的公司被市场以线性外推的错误假设抛售,我们相信这部分转债底层价值并没有变化,未来大概率都能给我们创造颇丰的盈利。”胡东观察到,目前仍有大量安全性较高的转债可供选择,这些转债都有较大概率在130以上的价位退出。即使悲观假设未来股市仍有下行风险,在长期低利率的背景下,优于国债收益率的转债数量只会越来越多。

在资产荒背景下,胡东认为,财务状况良好的低价转债资产将是未来的核心资产。“我们对这部分资产做了充足的风险防范和基本面研究工作,相信我们将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

该公司基金经理杜广也致信投资者,他认为,当前是需要回归常识、保持理性,积极看待这个市场的时候了。这一轮市场对存在ST风险、高转债余额/正股市值比例、低信用资质的个券的定价有充足的合理性,这也是他进行风险防范的原因。“但近期小盘股大跌,伴随退市风险发酵,恐慌情绪快速蔓延,甚至流言四起,市场开始出现对中小盘转债的无序定价,我们认为并不合理。”

据其分析,中小盘股票在今年上半年经历了3次流动性杀跌,基本到了历史估值的极低值和筹码出清的阶段;中小盘股票风格不占优也并不意味着该部分转债没有机会:强转股诉求和下修机制的作用下,会使得大部分公司不断努力促成转股,目前这个alpha并未消失。“我们对当前转债市场的看法是非常积极的,最大的机会可能在90-110之间被错杀的中小盘转债个券中,这也是我们目前积极挖掘的方向,AAA评级贴近130的大票短期虽被抱团,但由于潜在的转股抛压限制,长期看盈利空间可能并不大。”

“转债今年净供给相比历年少700亿,且去年四季度至今转债资产赎回量较大,当前年金和理财产品仍处于欠配状态,在未来2个月权益维持中性预期的情况下,历史机构行为数据指向欠配资金或将在中短期内入市,如资金回流将推动转债资产估值和夏普比率提高,或将加速形成自我预期实现的正反馈。”易方达基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