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笔者走进湖北郧阳杨溪铺镇“东方橄榄园”,杨溪铺村村民孟万生正麻利地为油橄榄基地清理杂草,虽然汗水不停地滴下来,但他浑身充满干劲。他说:“没想到世世代代守护的山林可以直接变成收入,以后我们要更加努力地爱林护林。”

近年来,针对水质保护与群众增收难题,郧阳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油橄榄、香菇、现代设施渔业等绿色农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

全产业链发展油橄榄产业

为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郧阳大力发展集生态树、安全树、致富树、健康树于一体的油橄榄产业,将鑫榄源打造成践行“两山”理论的窗口,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同缔造“养青山、护绿水、促振兴”绿色发展新格局,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朱瑾艳介绍,郧阳是秦巴山区、丹江口库区,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但是这里地处北纬32°,年日照1900小时左右、年降雨800毫米左右,土壤是弱碱性砂石,这些是油橄榄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

“种植橄榄树的收益是普通农作物的3倍以上,一亩橄榄基地可产鲜果1800斤,价值9000元,榨油后可达24000元。”朱瑾艳介绍说。

近年来,十堰市把木本油料纳入全市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范畴,加快推动油橄榄产业发展。鑫榄源围绕健康产品开发,成立了湖北省油橄榄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政府+高校+链主企业”模式,研发“十堰市油橄榄种质资源图谱”植物芯片,建设5G物联网现代智慧农业云平台,2021年企业成为全省第一家参与中国橄榄油新国标的起草企业,推出油橄榄“食”字号、“健”字号、“妆”字号产品4大类35款产品,形成了集种苗繁育、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副产物开发利用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油橄榄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支持。时针拨回到2021年6月30日,鑫榄源公司获得农业银行郧阳支行3000万元碳汇贷,后续累计为郧阳区获批碳汇贷4.3亿元,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中国人民银行郧阳支行行长赵勇介绍,这种碳林贷以植树造林产生的碳汇收入和经济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以碳汇收益权做质押担保,使多家经营主体用碳林贷、碳汇贷款发展林特产业每年增加固碳量45万吨,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目前,全区已发展油橄榄6.2万亩,年产值约5亿元,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十堰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30个乡镇、60个村、43个经营主体和10000多农户,通过林地流转收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返租倒包得真金、折股量化得股金,户年均增收3万元,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了“小康路”。预计到“十四五”末,十堰将发展油橄榄产业20万亩。

循环发展香菇产业

走进郧阳谭家湾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园,昌欣公司副总经理李智介绍,此处是龙泉小流域唯一一个集镇——谭家湾镇。这里原来是一个小型钢铁厂,为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全部实施了关停并转,在脱贫攻坚期间,将其改建发展成为全区唯一一个食用菌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

2019年7月,为了全产业链发展香菇产业,郧阳成立昌欣香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引入国有资本,高水平建设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园,建立“国企+村企+民企+农户”联农带农机制,盘活闲置厂房、村集体资产,工厂化制棒养菌。

传统种植香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病棒废棒,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怎么办?郧阳探索出了一条工厂化制棒,废棒全处理、资源可替代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路。

昌欣公司副总经理李智介绍,在原料端,公司利用农作物秸秆、玉米芯、修剪之后的果树枝等作为原料,年可消纳3.5万吨,占制棒原材料总量的20%以上。

在生产端,谭家湾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配套日处理200吨的污水处理站,生产过程无污染,生产废水零排放。

在处置端,生产过程中的感染菌棒经高温灭菌后重新作为原料进入生产环节;出菇后的废弃菌棒,直接进入区域内的3家有机肥厂,制成有机肥就近还田利用。

如今,谭家湾镇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实现食用菌循环利用模式,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制作食用菌基质,废弃菌棒为有机肥和燃料生产提供原料,形成“秸秆(木屑)—基质—食用菌—废弃菌棒—有机肥(燃料)—农作物”全产业链循环利用。

此外,创新开发了香菇贷等绿色金融产品,累计为农户、合作社等发放2亿元,培育出一大批种植大户。农户还利用农户庭院和闲散土地,将养好菌的菌棒直接上架出菇,投入小风险低,1.8万余户群众户均可增收2.4万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十堰市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勾开秀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2018年,勾开秀一家从郧阳区叶大乡搬到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70栋1单元居住,自此与香菇结下不解之缘。今年,又在第五片区种植4棚16000棒香菇,纯收入7万元左右。

“自从我们搬来后一直在种香菇,儿子不仅买了车,还结了婚,今年年初还抱上了孙女,日子越过越红火。”勾开秀笑着说。

昌欣公司副总经理李智介绍:“郧阳销售给海天集团的有机香菇柄单价为25元/斤,比均价高出7到8元,仅此一项带动菇农增收2000余万元。”

小菌菇大产业。在坚持全链条发展的基础上,郧阳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研发选育优质菌种,年生产菌种300万袋;成立香菇产业研究院,建成全国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制棒、养菌厂,建有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香菇数字化种植基地,配建各类菇棚5万个,2023年实现菌菇销售收入25亿元,其中创汇1.05亿美元,研发香菇系列产品67个,拥有各类发明专利56项,“郧县香菇”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欧盟和美国有机食品,并被国家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食品”,生态溢价能力大大提高。

突破发展现代设施渔业

“当初选择在郧阳区梅铺镇投资兴建3000亩鲟鱼养殖基地,看中的正是此地的好水质。”湖北清江鲟鱼谷特种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季坚义坦言,“现在鲟鱼喝的水,能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预计产值可提高5%。”

近年来,随着“十年禁渔”促渔业转型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等政策机遇叠加,郧阳发动数千渔民拆除网箱,发展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如今已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郧阳有着发展现代设施渔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区年均降水量841毫米,境内有大小河流769条,河流总长3351公里,河网密度0.87公里/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底,全区已在7个乡镇建设设施渔业基地11处,养殖水体达14.3万m³,产量达2000多吨,产值1.5亿元左右。本地优势品种拟尖头鲌人工繁育试验取得成功,目前正在申报地理标志产品。“鑫郧”“南化雨泉”“郧小渔”等品牌鱼,已畅销北京、西安、成都、广州等地。

“目前,鲟鱼谷产业园项目梅铺版块二期226亩,正在进行场地平整等工作,225个圆池15万立方米设施渔业养殖水体,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湖北清江鲟鱼谷特种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季坚义信心满满地说。

今后,郧阳将持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采取提速鲟鱼谷项目建设,扶持设施渔业扩面扩规,推进设施渔业提质升级,制定设施渔业发展规划等措施,全力推动设施渔业突破性发展。(李尚菲、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