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了众多英勇无畏的将领,其中有七位副司令员:杨得志、邓华、洪学智、韩先楚、陈赓、杨勇、宋时轮。然而,在战争结束回国后,前六位副司令员皆受到重用,唯独宋时轮退居二线,未再受重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们回溯到1950年下旬,当时朝鲜局势紧张,为了维护正义与和平,中国毅然组织志愿军入朝作战。10月,在鸭绿江东侧,志愿军与以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展开了首次交锋。志愿军如猛虎出山,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击溃联合国军四个师,毙伤1.5万余敌人,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开门红”。

但联合国军并不甘心失败,很快集结了一个满编军又两个师、一个独立旅的强大兵力,妄图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志愿军最高指挥官彭老总面对严峻的敌情,深知现有兵力难以应对,果断向党中央请求支援。

党中央迅速做出反应,紧急调派宋时轮将军率领的第九兵团入朝支援。接到命令后,第九兵团从福建驻地火速北上。仅用了两天一夜,便抵达东北。

“这寒冬腊月的,战士们还穿着单衣,可怎么办?”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的贺晋年将军焦急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晋年将军建议九兵团在东北停留三天,以便调拨军区库存的御寒衣物。然而,宋时轮担心延误战机,毅然拒绝了这一好意,匆匆带领部队奔赴朝鲜。

彭老总交给九兵团的任务是在长津湖设伏,围歼敌精锐部队陆战一师。这是宋时轮首次与外军交锋,难免紧张担忧。为求稳妥,他在正面战场仅投入两个军,将26军留在后方作为总预备队。

谁也未曾料到,寒潮突袭,朝鲜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十多度。缺乏御寒装备的九兵团官兵大量冻伤,甚至有许多战士被活活冻死。据战史资料记载,长津湖之战开始的前三天,九兵团就有一万多人因冻伤失去战斗力,被迫转移后方休养,致使部队战斗力锐减。

战斗打响后,宋时轮发现自己低估了敌军。陆战一师并非想象中的“少爷兵”,而是战斗力极强的精锐部队。他们火力凶猛,空地配合默契,能攻能守。陆战一师察觉被围后,全力向南突围,很快冲破志愿军防线,逃出了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堵住缺口,宋时轮急忙调上总预备队26军。可26军距离战场太远,尽管官兵们拼命赶路,仍未能成功阻拦敌军逃窜。

此役,敌我双方伤亡相当,但志愿军非战斗减员远超敌军,且未能达成全歼陆战一师的战略目标。彭老总为此大发雷霆,严厉斥责宋时轮。而宋时轮此时不仅没有虚心接受批评,反而推卸责任,将过错归咎于26军军长,甚至在志愿军总部与彭老总激烈争吵。

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得知后,发电报狠狠责备宋时轮,并责令他向彭老总检讨,否则按战场抗命论处。

1951年,宋时轮被调往后方工作,1952年回国,1955年虽被授予上将军衔,却未被安排到关键岗位,而是前往军科院担任副院长。这显然表明党中央对他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不甚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宋将军退居二线。晚年的他将精力投入到党史、战史研究中,撰写了诸多有价值的社科文章,受到史学家的高度赞誉。1991年,宋将军不幸病逝,享年八十四岁。

宋时轮将军的经历令人感慨,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指挥决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