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麟(资深铁路工程师,知名科普、科幻作家)

火车的发明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而火车速度在早期铁路时代,对人们的观念冲击也是非常剧烈的。传统文化与新生事物,在这场运输革命中不断碰撞和发展,人们被工业大机器挟裹着一路飞奔向前,不管你愿不愿意,也必须跟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铁路运输与地方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9年的美国伊利铁路火车站

铁路对人们的第一个显著的影响就是对于国际时区的划分。在格林尼治时间被确定之前,世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单独的、区域性的太阳历时间。具体规定就是,将一天24小时换算成1440分钟,将1440分钟按照360°圆周平均分配,即将整个地球划分为360个时区,则每一时区分配4分钟。如果有人从某一个时区进入另一个时区,他需要将表调快4分钟,或者调慢4分钟,以适应当地时间。

这么规定,在田园牧歌时代比较适用,因为人们出行乘马坐车,生活节奏非常慢,从一个时区跨越到另一个时区的机会较少,但是,自从铁路出现之后,人们在长途旅行的时候,就必须频繁地调表,可想而知,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头疼事情。例如当时纽约州的布法罗火车站有一座三面钟楼,钟楼上的三面钟表显示三个不同的时间,一个是纽约中央铁路使用的纽约当地时间,另一个是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时间,第三个是密歇根南方铁路所采用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法罗火车站

布法罗火车站的钟楼还不算出格,在英国匹兹堡火车站,有一座六面钟楼,显示六种不同的时间。一个火车站就同时显示六种不同时间,那么在一个州会采用多少不同的时间呢?答案是,美国伊利诺斯州和密歇根州有27种地方时间,威斯康星州有38种不同的地方时间。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往往乘客跨州旅行的时候,要把表调上几十次,想想就让人崩溃。

如果只是给乘客带来一点麻烦,尚可容忍,对于铁路运营部门而言,这些划分琐碎的地区时间就是一场灾难,因为火车要长距离跨时区运行,如果没有统一准确的时间进行调控,那后果不堪设想,会造成撞车和颠覆等重大事故。实际上,这种事故确确实实在1876年的爱尔兰发生了,原因是铁路时刻表上写的时间与当地时间不一致。因此,很多铁路公司就联合起来人为制定出一套虚拟的铁路时间标准,专门用于铁路运输。至于旅客,就麻烦他们自己多动手调表吧。

推动国际时区划分的功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桑福德-弗莱明

每一次社会重大变革时刻,总会出现一些关键人物去推动新法的实施,对于如何统一过于琐碎的地区时间,加拿大工程师和发明家桑福德·弗莱明(Sandford Fleming)付出了大量心血。他奔走呼吁,不放过任何一次会议,去推销自己的想法,不遗余力地为此四处努力。

他的思路是这样的,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据15个经度,各个时区内的时间都统一,时区之间相差1个小时。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长途旅客调表的次数。弗莱明祖籍苏格兰,后移民加拿大,参与了该国铁路大干线的建设,并担任总工程师,他被誉为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经过弗莱明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884年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明确了国际标准时间,也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同时规定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明确了计算各国地方时间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格林尼治时间

铁路让时间更加精细化

中国古代计时采用天干地支计时法,将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属相,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在没有精确钟表可供使用的情况下,这种计时法能够满足过去慢节奏的生活,没有人感觉到不适应。

而在日本幕府统治下的平安时代,人们想要知道时间,只需要聆听寺庙的暮鼓晨钟即可。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对于计时方法的粗枝大叶,完全是因为极慢的生活节奏不需要精确的时间,然而,铁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铁路部门为了安全组织运输生产,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时间和长距离的铁路行车,更需要精确的时间作为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期的日本东京车站

铁路为民众重塑全新的时间观念,在日本表现得最为明显。为了让旅客养成按时乘车的习惯,铁路部门可谓绞尽脑汁大力宣传,口干舌燥,不断洗脑灌输,然而在短期内却难以奏效。以至于很多人抱怨,为了乘坐火车,还要买一块手表,太不划算了。

但是不管这个过程有多艰难和漫长,在铁路部门不懈努力下,时间的精细化概念最终深入人心,为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也是火车速度留给我们的有益馈赠。

铁路技术与社会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期的客运铁路

铁路能够带动社会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常识。我们现在认为这种说法是老生常谈,完全是因为目睹了铁路技术的进步,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已经习以为常了。比如高速铁路在中国出现才短短8年时间,就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显著,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同样,在一百多年前,铁路刚刚问世,更是加速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在之前,由于交通工具的落后,人们出行非常不便,有些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故土,地区之间的人口交流频率很低。铁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作为一种万能的交通方式,铁路既能载人也能载货,既能民用也可商用,更是广泛用于军事运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期的铁路运输

在1841年纽约至伊利铁路开通之前,纽约州北部奥兰治县的奶牛养殖户,送给城里人消费的都是咸味牛奶,那是因为运输时间过长,牛奶不处理就会变坏。而铁路开通之后,乡下的鲜牛奶会迅速运往城里,实现了美味消费与成本节约的双赢局面。

在伦敦,以前为了供应城里人牛奶,都将奶牛养在城里,弄得城市空气臭不可闻,铁路开通之后,城里的奶牛都被赶到了乡下,伦敦城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铁路不但为社会发展出力甚多,在抢险救灾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根据英国作家尼古拉斯·费斯的研究揭示,在1920年至1921年的中国的一次大饥荒中,某个地区仅有50万中国人死亡,相比之下,在五十年前,该地区还没有铁路的时候,因为同样的灾难而死去的人数,是现在的25倍。

铁路的高速度,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深刻影响了各个阶层的人,不但改变了旧的社会观念,还开创了全新的铁路时代。整个世界就在铁路车轮高速旋转中奔腾向前,从一个新世纪,走向另一个新世纪。

(本文节选自王麟、李政合著的《高铁的前世今生》,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