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说过,《水浒传》里有几个人物的性格特别复杂,其中之一就是武松。他的性格里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混杂了很多矛盾之物,充满了张力。在这方面,他跟鲁智深截然不同。鲁智深的个性是舒展的,而武松整个人则是紧张的,总给人一种拧着劲儿的感觉。

也正因为武松的性格比较复杂,读者往往对他有很多误解。比如最常见的一个误解,就是觉得武松行侠仗义,喜欢抱抱不平。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行侠仗义、抱打不平,那是鲁智深干的事儿,武松一次都没干过。

要说救人,武松只在“夜走蜈蚣岭”的时候救过一个女人。但那也不是他想救人,而是为了“试刀”。

张青刚送了他两把戒刀,武松走到蜈蚣岭的时候,偶然瞥见一个老道搂着女人说笑,心头一动,觉得:“刀却自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且把这个鸟先生试刀!”于是就过去敲门。一个道童来开门,武松不问青红皂白,大喝一声:“先把这鸟道童祭刀!”咔嚓一刀,把道童的头给砍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武松才和老道交手,把他也杀了。

这个女人是被老道掠来的,现在得救了。可那个道童也是被老道掠来的,怎么就莫名其妙被祭刀了呢?

武松这么干,当然不是为了行侠仗义。这段故事发生在“血溅鸳鸯楼”之后不久,武松还没有从愤恨状态中走出来,心头依然有杀人的冲动。蜈蚣岭的老道和道童,只是运气不好,撞上了他的这股邪火而已。

武松并非行侠仗义之人。但话说回来,他也没有理由行侠仗义。

武松跟鲁智深、林冲他们都不一样。武松是彻彻底底的草根阶层出身,而且是最底层的草根。

武松很小就没了爹妈,跟着哥哥武大郎过日子。武大郎又是个侏儒,“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这也不奇怪,自古以来,最底层往往都是那个样子,弱肉强食,相当残酷。武松在这个环境里长大,很难对世界抱有太大的善意。

看到弱者被欺凌,鲁智深会忍不住冲上去打抱不平,林冲也会掏俩钱帮帮忙,可武松对此是无感的,你被欺负是你没本事,关我何事?!这也不能怪武松心狠,他从小到大见到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当年哥哥被人欺负的时候,谁又帮过他们呢?最后还不是靠武松的一双拳头,打得没人敢来找麻烦?

泰戈尔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也要报之以歌。”

武松要是听到这句话,肯定会嗤之以鼻:凭什么?

是啊,凭什么?

节选自押沙龙老师的《读水浒》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