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符 皓 尹 馨 刘 怡

立夏以来,云南磨憨口岸很“热”——热在气候,更热在投资考察团一波接一波。

“几乎每天都有投资考察团到磨憨考察,一天要接待3到4批次。”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产业发展和投资促进中心主任杨子贺透露,5月以来,到磨憨的考察团已超过40批次,除昆明市辖区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带队的考察团外,还有来自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企业,涵盖热带花卉、进出口贸易、供应链服务、绿色建材、制造业、物流业等多个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磨憨站航拍。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距离磨憨六百多公里外的昆明主城区,更确切地说是位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的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同样很“热”——目前已有华彩光能、苏州推动者生物等21家企业签订协议,并吸引了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等30余家企业注册落地。

这两个地方有啥特别之处,昆明市下辖各县(市)区为啥都抢着往磨憨“送企业”?

今年5月8日,昆明市印发《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将昆明托管的边境口岸磨憨所在地的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沪滇协作的重要产业园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作为重点“飞地园区”,通过构建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跨域协作机制,调动昆明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性,推动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在重点“飞地园区”优先落地、高效集聚

如何利益共享?《办法》明确了协作招商的昆明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和“飞地园区”之间的税收共享期限和比例,并对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共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受访者供图

5月10日,昆明市“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重点工作推进会议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现场会议在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抢抓托管磨憨、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国家推动东西部产业转移等带来的新机遇,举全市之力推动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昆明市县(市)区立即行动起来,由所在地党委、政府领导带队,组织意向企业、协会商会及相关部门赴重点“飞地园区”开展实地考察和洽谈。

端午节前,官渡区委主要领导带队,率区内20余家重点商协会、企业,先后赴两个重点“飞地园区”考察。

“企业到现场考察后,纷纷表达了对磨憨的兴趣,尤其是外向型企业,普遍看好磨憨发展前景。”看到企业在现场详细询问磨憨政策,表达投资意向,官渡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局长宁平难掩激动:“《办法》出台后,我们招商的灵活度更高,动力也更足了。”

6月14日至15日,时逢周末,安宁市委主要领导带领辖区近20家企业赴磨憨考察。

“政策支持下,全市‘一盘棋’,昆明的县(市)区不再是‘单打独斗’,将合力吸引更多东部优质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高效转移至昆明和磨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规模化集聚。”安宁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夏斌说,对安宁和磨憨而言,《办法》推动的跨区域协作模式,将创造出更多双赢局面。

事实上,《办法》并不是凭空而来。早在2022年,昆明市就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展开探索,先后出台了“1+2+N”系列政策措施——《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个主文件和《存量产业项目跨区域流转管理服务办法》《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2个配套文件,以及《产业项目配置新能源资源跨区域协作实施细则》等N个系列支撑文件——破解主城核心区空间受限、远郊县区项目缺乏、合作招商动力不足、资源要素失衡错配等问题,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构建差异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格局。

《意见》提出产业布局‘一盘棋’、要素保障‘一盘棋’、招商引资‘一盘棋’三个“一盘棋”,以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产业布局“一盘棋”,着力增强发展的统筹性、整体性、协调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构建“和而不同、错位联动、全面统筹”的产业发展格局;要素保障“一盘棋”,在市级层面统筹调配各类资源,持续破解供需错配问题,提升要素供给效率;招商引资“一盘棋”,发挥招商引资在产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全面统筹、高效联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实现要素高效配置、产业优化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和三个“一盘棋”相配套的还有“三项保障机制”,即利益共享机制、统计核算机制、督促考核机制,旨在一揽子部署、一体化持续推进产业在区域间合理布局、梯度转移、利益共享。

其中,在利益共享机制方面,市级层面统筹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项目建设、运营产生的税收按照属地原则征收,扣减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后的税收收入(县级留成部分)和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由参与该项目统筹协作的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依照政策规定协商确定分享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磨憨站站前广场的商业项目施工现场。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1+2+N”系列政策推行以来,昆明全市“一盘棋”,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成果颇丰:先后推动禄劝县与富民县共同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布局、东川区与寻甸县合作共建天生桥产业园区、滇中新区与西山区实现跨区域项目流转、西山区与富民县共同保障华润电力大兴药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落地建设、宜良县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共同推动华润匡远林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落地建设……

“可以说,‘1+2+N’系列政策的实践经验,给《办法》的出台奠定了基础。”昆明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年时间,昆明市通过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不断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产业从分散布局转向特色集中布局,实现了推动上下游供应链延伸、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链、提升发展公平性和协调性的良好效果,有效释放区域一体化发展红利,推动各县(市)区间由竞争转向竞合,达到了破除“小算盘”、共谋大发展的效果。《办法》实施一个多月以来,昆明各县(市)区组织到磨憨考察的企业,已有10家初步确定了入驻意向。

短评:

协调、共享,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昆明市出台的“1+2+N”系列政策、《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实现了全市产业发展“一盘棋”,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促进产业在区域间的合理布局,构建跨区域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形成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闯出了一条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昆明的这些跨区域协调发展的探索实践,均与国家近期出台的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中“促进产业在区域间的合理布局和梯度转移”“构建跨区域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等要求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昆明市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的意识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