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4男4女关在一起两年,是一种什么体验?

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就曾发生过这样一起实验,它就是远近闻名的生物圈2号仿真地球实验。

这个实验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在其北边的沙漠里,建着一个巨大的玻璃球。

据说打造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与世隔绝,以探测人类是否拥有创造“第二地球”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这个生物圈二号实验成功,那人类去外星球定居的梦想就能实现了。

到时候只需要在这些星球上,造一个玻璃房子,就能实现自给自足了。

如果能批量生产的话,说不定还能把外星球打造成第二个地球,那咱们人类就算是“星际殖民者”了。

话说这个实验最后成功了吗?里面的人又过得怎么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占地1.2万平的生物圈二号

在此之前,大家可能会问一个问题,既然这个玻璃房被称为生物圈二号,那生物圈一号又去哪儿了?

其实这个所谓的生物圈一号,指的就是咱们地球本身。

毕竟咱们的七大洲,四大洋,就组成了一个偌大的生物圈。

大家生活在这个生物圈里,每天经历喜怒哀乐,人生百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摆脱不了这种束缚,也离不开对它的依赖。

也正因如此,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有科学家就开始思考,假如人类能创造一个新的生物圈,是不是就能脱离地球母亲的束缚了?

很快,几个财团就联手出资,打算帮那些科学家来实现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比如当时的洛克菲勒家族,就参与了这个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无数施工人员来到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在那里搭起手脚架,一块玻璃一块玻璃地把房子拼了起来。

最终,历经4年时间,这个玻璃房子终于被建起来了。

它耗资1.5亿美元,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由8万根钢梁组成,钢梁上面则贴了6000多块玻璃。

为了减轻立体结构的负荷,工作人员甚至还增加了内部的压力,使得房间里的气压,高于正常大气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人在里面呼吸的不是很舒服,但至少钢梁不会塌了。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这个生物圈二号,拥有开环和闭环两套系统。像大气和土壤,就属于闭环系统。

至于能量则属于开环比如电能,就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

还有太阳能,也得从外界输入,这样才能维持里面的能量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倒也不是因为里面的工作人员想用太阳能洗澡,主要是太阳能可以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假如没有太阳能的话,里面的植物分分钟枯死了。除了能量是开环的以外,里面的信息也是开环的。

比如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话、计算机、电视机等,跟外界进行信息交换。

平时没事儿的时候,还能看看电影,娱乐一下。总之,住在这里面,主打的就是一个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拥有7大生态群落

从结构上来看,生物圈二号里面,包含7个生态群落。

其中有5个,是野生生物群落,比如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沙漠、沼泽等。

在这些生物群落里,拥有上千个物种。比如天上飞的鸟儿,地上爬的虫子,各种各样的哺乳动物等。

还有像浮游苔藓、蕨类等植物,也是丰富多样。其动植物的数量加起来,共有3000多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微生物,科学家也将其加进去了,比如细菌、真菌、粘菌等,共计1000余种。

这些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微生物,构筑了整个生态圈的自然界。

当然了,除开自然界以外,剩余的就是人类界了。

里面有两个人工生物群落,它们分别是农业区和居住区。

如果有人在里面生活和劳作的话,一般就是在这些区域里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能让每个区有效隔离,科学家在里面种了些许灌木丛。

比如在热带草原和沙漠间,就有一簇簇的灌木丛。它们就像隔离带一样,将各个群落变成了格子间。

当然了,由于某些格子间比较特殊,所以周围种上的植物也比较奇特。

比如在热带雨林的周围,除了种上灌木丛以外,还种了些许的姜科植物。

这样就能保护里面的树种,不让它们受强光照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在那些海洋的界面,也种了大量的竹子,以抵御盐分的渗透。

总之,每个群落的附近,都有一些耐性极强的植物。

大家扎堆在一起,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圈的平衡。

三、模拟自然界的万象

除了各大生态群落以外,在生物圈二号的里面,还有两个大气扩张室。

这两个大气扩张室就像人的两片肺叶一样,把里面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里面的能量中心和冷却塔,整个生物圈二号的配置基本上就配齐了。

有了各种配置以后,接下来要载入的就是神经系统了。

所谓的神经系统,指的就是生物圈二号里的指挥室。

这个指挥室连接着生物圈二号的5000多个传感器,可以随时控制里面的各项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温度,湿度,光强,ph值,水流量和仪器运作状态等。

此外,人们还能利用内置的机械系统,来模拟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比如可以制造海洋上的波浪、潮汐、瀑布、溪流等。

除此之外,还能按照季节变化,来控制风和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甚者,还能控制海水里的盐分梯度,将海水进行淡化等。包括里面的海水,都是用各种盐化合物一比一配出来的。

可以说,这个生物圈二号,主打的就是一个“独立”。

一旦成功启用的话,说不定真的能让人类在外星球上生存。

四、4男4女的入住

老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1991年9月26日,生物圈二号迎来了首批人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共8名科研人员,4男4女,在里面一共待了21个月。

直到1993年6月26日,他们才正式撤离。

根据这些科学家的记录,他们在进入生物圈二号的前面几个月里,需要从外界带食物。

直到后面开始种地,他们种植了各式各样的粮食,比如水稻,高粱,小麦等。

虽然少是少了点,但8个人省吃俭用的话,日子也能过得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种植谷物以外,这些科学家还种了苹果、花生、小白菜和冬瓜等果蔬。

在项目后期甚至还养了鸡鸭鱼和牛羊,也算是精于农耕了。

当然了,在他们的农业区,一般是不使用杀虫剂的。

为了消除害虫,这些科学家直接用有益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实在不行就喷点肥皂水,以控制病虫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94年3月6日,科学家又进行了第二次入住。只不过,这次只待了10个月就走了。

在第二次入住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精于农耕,而是开始研究里面的大气、水和废物的循环利用。

收集了一些数据以后,他们便匆匆忙忙撤离了,从此再也没有进去过。

五、无法逃脱失败的结局

从后面的结果来看,生物圈二号这个项目,终究是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就是大气流通方面,里面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组成比例,始终无法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比如在1992年6月的后几个星期里,科学家就需要在圈内不断输入纯氧气,这样才能维持生存。

不然的话,每个人都得憋死,里面的碳循环,也很容易受到影响。

因为水泥建筑物中的混凝土,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了,只能就此枯萎。

据科学家记载,在生物圈二号开启的头9个月时间里,生物的增长量还算不错,一下子增多了60%。

尤其是里面的热带雨林,基本上都是大树成荫,枝繁叶茂。

然而,到了后期,由于碳循环的失衡,导致植物死了一大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植物的凋谢,动物们也纷纷饿死了。其灭绝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在项目末期,甚至连传粉的昆虫都死了。这些昆虫一死,剩余的植物也就没法活了。

于是乎,大片大片的植物就像中了邪似的,全部香消玉殒。

最关键的是,这些动植物死了也就罢了,但它们的尸体却没法处理。因为生物圈二号里面,缺乏足够的分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就能将这些废物进行就地焚烧。这样一来,就更加破坏里面的空气了。

总之,这项用来模拟地球的实验,确实彻底失败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验结束后,科学家们的身体,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影响。

由于圈子里缺乏紫外线的照射,所以他们每天都必须补充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不然容易得佝偻病和皮肤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食物的缺乏,导致他们的体重也减轻了不少。一场实验下来,这些科学家个个都瘦了10-20%。

可见,里面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但无论好不好过,这个实验终究是没法做下去了。

它就像人类的毕生夙愿一样,可望而不可及,费尽千辛万苦,最终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结尾

从这个实验中也可以看出,目前能代替地球的东西,貌似还无法被复制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地球也是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了如今的模样。

人类企图用短短几年时间,就想打造一个新地球,那岂不是痴人说梦?

如今人类能做的,就是善待地球母亲。

只要把咱们的生物圈一号打理好了,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