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水北调运河穿城而过。

记者 刘金元 摄

昨日,马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指挥部传来好消息:一期4栋甲类标准化厂房及7栋配套用房全部封顶。更令人欣喜的是,项目招商成果显著,目前已有6个“专精特新”项目签约进驻,还有更多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等待入场。

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是省“双百工程”、市“三十工程”。马村区在项目建设中,坚持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能级运营,一边加快医药类专业标准化厂房建设,一边吸引高附加值企业和创新团队入驻,其速度和成效,达到了“筑巢引凤”的新高度。

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的谋划、建设和运营,仅仅是马村区落实省委、市委产业布局的一个缩影。马村区委书记师少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马村区近年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突出“四个聚焦”,加快建设“一极两城三基地”,从“五个维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优势再造“换道领跑”、从“农区郊区矿区”三区叠加到“焦东融合创新城”“焦东生态康养城”悄然崛起、从“煤电铝”传统产能到以生物医药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飞跃,踏上了蝶变崛起的发展之路。

产业蝶变

项目建设 加速起势

马村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摒弃过去依靠资源发展的老路子,在产业布局中突出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夯实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撑。

该区结合区情和产业实际,谋划“一极两城三基地”“3510”项目,强力推进“云台·天河”EOD项目、生物医药产业园和白鹭湖智慧岛三大战略项目。以三大战略项目为引领,把项目建设贯穿所有工作、解决所有问题全过程,点燃经济“强引擎”。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省“双百”工程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的谋划。省委、省政府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列入全省“7+28+N”产业链群,我市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全市13条产业链群之一。马村区紧紧抓住机遇,依托拥有健康元和丽珠2家上市公司生产基地的优势,聚焦转型,谋划总投资103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涵盖6个方面的内容,计划2026年产值突破150亿元,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增加五分之一的产值贡献,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实干为先、实招破局。如今,马村区三大战略项目陆续落地、稳步推进,全部纳入市“三十工程”,引领马村区产业、生态、民生齐头并进。

创新蝶变

发展活力 加快释放

老区蝶变,重在创新。马村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突出制造业“当家”,比创新、拼能级,比集约、拼效益,比质量、拼服务,挺起产业“脊梁”,发展新质生产力。

围绕创新,马村区布局了一系列创新体系,成为该区转型发展的倚重。谋划实施投资30亿元白鹭湖智慧岛项目,立足“三空间、两平台、一示范”功能定位,紧扣“生物医药研发和数字经济培育”两大板块,“三岛一区”加快建设。

白鹭湖智慧岛作为双创载体,突出服务产业创新、数字化转型、服务高端人才引进功能,聚焦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打造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智慧新引擎。该项目争取1.32亿元专项债资金支持,完成概念设计,正在进行地基稳定性处理,计划10月份开工建设。健康元医药研究院引入生物医药专业人才68人,建立工业微生物选育等八大技术平台,正在推进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

创新激活产业发展澎湃动力。实施“头雁企业”培育工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制造业头雁企业、省级绿色工厂申报成功,建立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焦作基地,千业水泥成功申报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健康元成功申报焦作市首批重点实验室。实施“科技强核”“大企业集团培育”等6项行动,大力发展“三室”经济,形成了“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带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发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发展”的创新生态。

城乡蝶变

满城新景 惠及民生

曾经的马村区,有着郊区、农区、矿区“三区”叠加的区情实际,有着沉陷区、塌陷地、山坡地分布广的现状,城乡发展是其短板。

如何改变城乡面貌?马村区的回答是依靠项目。

聚焦生态,谋划“云台·天河”EOD项目。项目总投资30亿元,是马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抓手,该项目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生态+产业”,实现生态优势和经济优势双向转化、循环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真正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特色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绘就“体现南水北调精神的山水画卷”“中原和怀川文化的历史画卷”“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锦绣画卷”。项目建成后,将自带流量,辐射带动30平方公里,惠及南水北调两侧12个村、6个社区、3.5万群众。

聚焦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完成解放东路改造、人民路非机动车道和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整治提升35个村的背街小巷,实施2个蒸汽进村工程,打造3.7万亩高标准农田,创建2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城乡面貌和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精神蝶变

转变作风 激活动能

扛起新使命,踏上新征程。马村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论断,在全区强力推进“上争”工作,即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平台、争先进位,以“上争”破难题促发展,以精气神的提升助力老矿区蝶变。2022年以来,马村区集中精力谋划千秋项目、长远项目和基础性工程,在项目谋划、资金争取、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三大战略项目稳步推进。

马村区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牵引,以服务群众为中心,汇聚“五新”合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全区上下开辟“创星”一盘棋、“争星”一条心、“摘星”一股劲的良好局面。突出严管厚爱结合,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建立试错容错免责机制,出台《突出“四敢”导向激发全区干事创业争先出彩的若干措施》,真正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全力打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精气神还体现在创新服务上。马村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提出集政策、问题、措施于一体的“一企一策助企纾困”新模式,变“一个企业到多个部门跑”为“多个部门到一个企业去”,实现政策集成解读、问题集成交办、措施集成发力,这就是被马村区企业家称作“万人助万企”升级版的集成式服务。去年以来,该区共限时办结健康元供水、丽珠用电、生物医药危化品处理等各类企业问题262个,刷新了“马上就办”的马村速度。去年,马村区营商环境评价跻身全省城区“第一方阵”。

幸福蝶变

基层治理 细致入微

开展“窗帘之约”行动,在窗帘开合之间守护老人安全;开展“敲门行动”,入户走访察民情解民意……在冯营街道这个矿区职工生活的地方,微网格员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冯营街道微网格员的温暖守护,是马村区探索推进微网格治理模式的一个案例。近年来,马村区坚持把民生关切“扛肩上放心头”,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十件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延伸“微网格”服务功能,幸福生活更加可观可感可及。

何为微网格?马村区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无缝覆盖、方便服务”的原则,划分微网格,立足“联亲、联近、联熟”原则,选聘2406名党员群众担任微网格员,发挥“传声、吹哨、服务”作用,实现“信息联通、资源联享、问题联处、网格联建”。截至目前,该区微网格员帮办代办群众事项2.7万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马村区探索推行“微网格治理”“月初干群连心会”“平安驿站”等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先后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全省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县(市、区)、全省“三零”创建工作先进县(市、区)和省、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等称号。

(记者 张 蕊 通讯员 崔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