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老年生活感到不安的这种社会状况,是迄今为止哪个国家都没有发生过的情况……日本是历史上、世界上首次出现这种情况的国家。——2016年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

1.错在“伪证”

著名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塌房了。

吐槽“明星塌房”以及自嘲“自己塌房”是脱口秀圈子里的流行梗,表面是开玩笑,骨子里却透露出这个时代站在舞台上的人都在提前打预防针。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会不会塌房,但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冰清玉洁的人。也就是说——聚光灯下的人,终有一天会塌房,早还是晚的区别。

像《低欲望社会》开篇提出的症结:所有国民都对未来没有安全感,导致大家不敢消费、热衷存钱,换句话讲,躺平拉倒或者及时行乐。谁也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2016年的时候,日本人认为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对未来没有安全感”的国家。仅仅三年以后……东亚文化同源同根,我们紧跟步伐。

好了,即便大背景如此,但塌房终归还是有具体原因的。

李雪琴首先就错在“硬伤”上面——伪造了游泳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而她本人公开说过,自己不会游泳。

为啥要造这么个证书呢?因为众所周知的“高考加分”。

有人说:李雪琴的“伪造证书”并非她个人意愿,而是学校统一给操办的,学校利用高考招生政策的“漏洞”,给一批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统一“造假”,从而“确保”这些尖子生能够进入名校——成绩足够好、用不上体育特长加分自然好,万一发挥失常也能把这“盘外招儿”给她上上手段。

最终李雪琴文化课成绩也够用了,“一是高考分数633分,二是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加分(20分)”总之就是综合“准备”了各种“政策漏洞”加分比如北大自主招生偏远农村户口加分(20分)、体育特长生加分(10分,没用上)等等吧,以653分的总成绩如愿进入了北大。

在质疑者的眼里,这个体育加分用没用上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证儿,它确实是“假的”。不是真考出来的,而是当年通过某些手段获得的,那么这就是造假——当年央视新闻也报道过辽宁当地给学生批量“伪造”二级运动员证书的恶性窝案。

2.错在“出身”

有些事情说出来真的很没意思。

因为大家都知道咋回事,支持者们的反问倒也让人无力反驳——假如你的孩子花个几万块就能获得这么一个证书(尽管学校连游泳馆都没有),高考成绩可以凭此加十分二十分,你干不干?

说实话,没有人不干——问题是家长想花这个钱可能都轮不上呢。

但李雪琴是一名北大毕业的脱口秀演员,是一名高学历、高情商、高语言天赋与表演天赋的综合型公众人物,这就是她的人设。

人设,与真实的经历出现了偏差,有可能存在一种真相:她并不像这个人设说得那么牛。

这时候公众就感到被欺骗了,就算没有直接被骗钱,至少也被骗了“感情”——王建国瑟瑟发抖。塌房的时候就忘了他吧,及时划清界限……

所以无论李雪琴的粉丝们再怎么辩驳说,她就是有才、她就是高智商、她就是有意思——并不重要了。

除非她上场讲段子的时候压根儿不提自己的北大出身——另一个北大才女鸟鸟估计也瑟瑟发抖……徐志胜就安全多了,尽管同样也是名校研究生毕业,也拿学历讲段子,但他从来没有指名道姓他毕业于哪所名校——北京科技大学,也是我的母校……

历史无法假设,事已至此,这真没法儿洗……

3.错在“出名”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出名了。

这些年暴得大名的演艺圈人士,估计如此规模化的细分行业,也就是脱口秀行业了吧。

这个行业里出了名的演员,出事的也最多。

这个时代,出名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我敢断言,没有一个人,能够承受这种代价。

但奇怪的是,大家还是很想抓住出名的机会。

原因也很简单——反正干啥都不容易,出了名即便最后的代价是全家人都活在聚光灯下面、放大镜下面被一个一个汗毛地挑刺,那也不怕,能赚钱,怕什么的……

真的是这样吗?我不知道。我又没出名怎么可能知道……我也真心不想出名。

出名不是什么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