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建议让民俗活动更安全

——莆田市荔城区检察院积极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25日讯 每逢一些传统节日,莆田部分村镇为营造节日氛围,一般会自发组织各种民俗表演,而放铳、燃放花炮是烘托节日氛围必不可少的项目。然而,这些“铳”“花炮”原材料成分含黑火药,一旦操作或存放不当,很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2016年起,陈某甲在担任村老人会董事长期间,将上届老人会遗留下来的放铳所使用的黑火药先后存放在新、旧两处老人会二楼的房间内。2017年起,上述黑火药交由老人会仓管员陈某乙保管,在村里举办民俗活动时,陈某甲让陈某乙负责将黑火药交给陈某丙燃放。2023年2月2日晚,陈某丙被民警抓获并现场扣押黑火药685克。次日,民警抓获陈某乙,并查获黑火药1795克,后陈某甲主动到派出所投案。经鉴定,上述“铳”“土制花炮”所使用的原材料属于黑火药类爆炸危险物品。他们的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涉嫌犯罪。

莆田市荔城区检察院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提前介入,不仅引导公安机关收集是否构罪证据,还引导收集量刑情节轻重证据,确保案件在移送审查起诉时能够达到应有的证据标准,有效提高审查起诉效率,使捕诉衔接更加顺畅。在此基础上,该院注重把握“严”与“宽”的界限,全面考察、综合衡量犯罪性质、犯罪动机、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认罪悔罪等情节,严格把握诉与不诉的边界,分而“治”之。

2023年10月,荔城区检察院组织开展公开听证会,邀请人民监督员、听证员、经办民警等参加。参会人员分别从法律价值和民俗活动角度陈述各自对案件的看法和意见。经过释法说理,犯罪嫌疑人的“心结”和“法结”逐步解开。

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如何解决部分群众对黑火药危害性“不了解”“不熟悉”的问题?荔城区检察院决定召开一场特殊的公开宣告会,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2023年10月,在村干部、老人会成员、派出所民警的共同见证下,检察官公开宣读不起诉决定书并当场送达。在送达现场还对被不起诉人进行公开训诫和严肃教育,并对在场的负责人进行专项法治宣传。经过公开宣告,被不起诉人纷纷表示已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以后一定吸取教训,不会再触犯法律。

2023年11月,荔城区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从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健全安全排查机制、加强培训指导工作、提高打击查处力度等方面要求进行整改。相关职能部门持续加强对民俗活动安全监管力度,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坚决督促整改,村民们也渐渐改用电子鞭炮代替黑火药,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赏本地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陈静 陈琦 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