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队与重庆队友好握手。

一场赛事

看红河州群众体育工作焕发新光彩

一阵阵欢呼声融着金桂的香气飘入耳畔,在蒙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体育馆外场,一块三人篮球场地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已经是正午时分,但现场的男女老幼仍兴致盎然为场上球员加油助威。这是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西南区)篮球比赛首日,吸引了近千名蒙自篮球爱好者前来观赛,这座满溢过桥米线香味、拥有碧色寨中国首块红土网球场的小城,再次因为篮球而焕发光彩。

蒙自市素有“篮球之乡”的美誉,说起老一辈人对篮球的痴迷,曾任红河学院体育学院院长的马天行打开话匣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蒙自就有着军民篮球对抗赛的传统,后面因为爱打篮球的人多,市里便形成了篮球三级联赛。我记得当时蒙自市业余篮球赛参赛球队就有70多支。”在红河州教体局群众体育科科长普春云看来,对篮球的热爱刻在红河人骨子里。“长期以来,篮球都是我们红河州的传统大项。2004年红河州还组建过职业篮球队。”普春云说,“据不完全统计,红河州每年超过70%的乡镇、行政村、社区都会组织各类群众性篮球比赛活动。我们去年举办的首届‘乡村振兴杯’篮球联赛,历时2个月,通过州、县、乡三级联赛,参加比赛的人数有1.6万人,参与群众超过50万人次,带动社会投入近2000万元。”

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州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红河州以篮球为引领,重点加大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2023年在实现全州乡镇、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又着力推进边境自然村覆盖工程,并逐步覆盖全州50户以上自然村。截至目前,红河州已经建成村级体育场地设施5600余个,其中篮球场地超过5000个,极大改善了基层开展群众体育的硬件条件。“我们现在就是依托篮球场,逐步将其改造成多功能体育场,灯光做起来,雨棚搭起来,一块篮球场可以承载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多种运动。可以说篮球运动极大带动了红河州户外运动、三大球和三小球的开展,全州全民健身事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普春云说。

随着群众对赛事需求的日渐高涨,红河州教体局积极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作用,以红河州篮球协会为抓手,将引进赛事、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竞赛组织等工作全权交给协会执行。2022年,新一届红河州篮球协会换届完成,在老一辈蒙自篮球人的带领下,州篮球协会先后承办了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全明星赛、全国U15青少年篮球联赛女子组16强决赛、3×3国际篮球俱乐部邀请赛等赛事,赛场座无虚席,吸引了多国游客前来观赛。同时还打造了小篮球联赛、U系列篮球赛等本土赛事。此外,协会还注重年轻教练员、裁判员的培养,聘请国内知名篮球裁判、教练员亲自授课,规范了两支队伍的登记注册和考核工作,极大提升了红河州办赛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如今,红河州已有41家篮球培训机构,遍布全州13个县市,单位会员12个,个人会员超800人。州篮协在不到两年时间里迅速积累了人气。”州篮球协会副会长、党支部书记马天行激动地说。

“十四五”以来,红河州群众体育工作在保障基本设施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改造乡镇、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新建成了一批更加贴近群众、设施更完善的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让农村群众也能享受更高质量的全民健身设施服务。为了让群众享受更多体育设施资源,解决公共体育场馆不足的难题,2024年红河州将20个体育场馆依规申请纳入中央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范围,并全力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通过采取“一场两门”“错时开放”等方式,向社会开放的学校已达到49所,开放的运动场地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

除了健身场地遍地开花、敞开大门,红河州的全民健身活动也更贴近基层、贴近群众。2023年,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强烈愿望,红河州针对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61场,参赛人数23万余人次,参与群众超过500万人次,举办活动数量和参赛人数均位列全省第一。结合各县市特色积极打造的中越“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红河州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弥勒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石屏马拉松赛、元阳梯田越野赛和屏边大围山越野赛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体育赛事,在丰富当地赛事供给的同时,吸引国内外、省内健身爱好者到红河旅游参赛,有效带动了当地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了红河体育的对外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热情高涨。

一座小城

看云南群众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红河州喜人的群众体育工作成绩,是我省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云南省群众体育工作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按照“科学规划、标准建设、品牌打造、数据管理、项目强基、融合发展”的工作导向,以“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为抓手,将全民健身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构建更高水平、更具云南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看完云南队和重庆队的揭幕战后,云南省体育局副局长张晓憬激动地与双方球员握手致意。“本次赛事是一次全国综合性全民健身盛会,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群众参与,七大赛区片区赛、省级赛、基层选拔赛梯次开展,真正立体地将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办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身边,办在老百姓心里,办成人民的节日和欢乐的海洋。”张晓憬说。

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更加均衡可及。“首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的赛事之所以选择落户红河州,重要的原因是红河州各县市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都十分均衡。”张晓憬剖析道。2023年,我省持续实施“十四五”期间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和“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全省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近1.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5平方米,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基本覆盖,县级“五个一”覆盖率达89%。以体育公园建设为突破口,全省支持建设体育公园46个,建成20个。2024年,我省共安排中央、省级体彩公益金8636万元,按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云南省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支持各类场地设施建设,其中小型体育公园建设项目14个、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7个、健身步道建设项目6个等。

“我们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3782个自然村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老百姓都能走几步就有体育设施进行锻炼,可以说现在乡村和城市在体育基础设施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张晓憬说。

“强组织、扩队伍”打通公共体育服务“最后一公里”。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越来越多,单靠政府部门无法满足。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做好政策制定、规范、监管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单位、团体、个人参与进来。2023年,我省持续推进州、县两级体育总会全覆盖建设,逐步健全以体育总会为龙头、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体育组织网络。今年上半年,省体育局指导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体育总会成立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体育总会换届工作,州市级、县市级体育总会覆盖率持续提高,三级体育总会管理体系也初步形成。同时加强协会监管,联合省民政厅召开全省省级体育类社会组织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针对省级体育类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引导体育类协会逐步实现行业自律,更好地承担起服务广大运动爱好者的职责任务。

此外,我省还加强群众身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2023年,全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7733人,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大幅提升至2.92人。广泛开展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将科学健身指导、运动项目普及与推广、技能培训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送到千家万户、送到群众身边。

群众体育赛事聚人气、接地气。近年来,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在七彩云南遍地开花,云南省借鉴贵州“村BA”的成功出圈经验,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真正放到群众身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省易地搬迁新家园篮球邀请赛、玉溪市首届“丰收杯”篮球联赛、迪庆州香巴拉篮球赛、楚雄州和美乡村篮球大赛、红河州“乡村振兴杯”篮球赛等基层赛事活动,已经发展成为群众身边广受欢迎的“村BA”。“勤锻炼—跟着赛事去旅行”2024年云南省边境幸福村体育嘉年华三人篮球赛更是掀起全省“全民篮球”热潮,来自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马尔代夫、尼泊尔7国以及全省16个州(市)的39支代表队同场竞技,“跟着赛事去旅行”创造机会让参与者全方位地感受到云南文化魅力和体育热情,充分发挥出体育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价值。

云南多民族聚居,每个州市都有自己的民族体育特点,云南省体育局从民族赛事角度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全县人民都会顶杠,省体育局就在江城举办了顶杠大赛;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传承了百年的河道摸鱼习俗,群众摸鱼大赛广受好评;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村村寨寨喜爱篮球,省体育局就开展声势浩大的百城千村篮球赛。一县一品、一乡一特,一批契合本地特色的体育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

群众体育工作想群众所想,才能接地气;赛事来源于群众,才能聚人气。云南群众体育工作早已扎根乡土,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下一步,云南省将以举办本次赛事为契机,以全民健身为纽带、以全民健康为目标,立足我省特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不断丰富群众体育赛事供给,吸引更多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同时,充分响应“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整体部署,进一步发挥体育赛事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唱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主旋律,持续打响“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三大品牌,为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奏出时代强音。

云报全媒体记者娄莹/文周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