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能源的角度,聊聊对中国国运的影响。

我们小时候课本上讲,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即将枯竭,媒体经常报道2035年石油就要开采殆尽,这种恐惧,就像将要面对没有电的夜晚。

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全球石油天然气储量爆炸式增长。

本月月初,韩国宣布在东南部近海发现一个储量在140亿桶的油气田。

2024年全国地质调研工作会议,全国新发现了几个超大油气田,包括三门峡盆地经现场测试评估,确定此油井每天原油产量17.13吨,估算原油资源量将达1.07亿吨,而且是高质量原油。

新疆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确认没开采的油气储量178亿吨,最终可能的储量有670亿吨。

加上大庆等10多个地方新发现的油气田,以及页岩油,按照目前中国每年 5 亿吨石油的消耗量计算,中国国内已经发现了石油储备量可以在中国不进口任何石油的情况下,可供我们内需使用 40 年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可能会问,那为什么每年还要花2.4万亿进口石油天然气?

这主要是考虑到开采的成本、新建运输体系的时间以及战时经济需求等因素,中国在现在才不着急开采,继续向俄罗斯、伊朗等国进口石油,否则的话,中国现在和美国、伊朗一样,已经可以成为纯粹的石油出口国了。

这背后是石油形成认知的变化。

过去的理论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生物死后其尸骸沉积在海底或湖底,经过数百万年、数亿年高温、高压条件中演化而成的,那这些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在沉积盐中累积,随着时间推移,氧元素逐渐消失,碳元素保留人就是碳水化合物,钛元素保硫与剩余的无机物、其他生物结合形成石油,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后来,人类发现土星中一个名为泰坦的卫星,这个卫星上全是甲烷。甲烷跟石油很相似,过去理论也只是有机物转化生成,但是泰坦卫星上没有任何生物的迹象,可最终产生大量甲烷就表明生物并不是这种东西产生的必要条件。直到 2009 年,瑞典的科学家斯特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在实验室里完全模拟了地球内部的压力温度,直接用无机物生成了石油,实验证明无机物石油就是地幔中无机物跟水在一定条件下融合产生的。

这样原来的石油生成理论已经被完全的颠覆了,目前全世界主流领域的科技认为叫非生物成油理论,这个理论就认为石油是由地壳中本身含的碳元素直接生成的,碳跟水跟生物没有关系,由于它是地球直接生成,使用石油燃烧后变成碳又回到地球上。石油变成了可再生资源。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全世界包括俄罗斯在内,所有的石油产出跟输出国,欧佩克组织的各国都在寻求自身除了石油以外新的经济增长点,力求尽快的摆脱石油依赖。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2023年,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64%,2024年4月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全球市场份额更是攀升至67%。

一边是新能源汽车绕过传统燃油车的技术专利,在全球拿下垄断市场份额;另一边是中美欧合作推动全球碳中和,让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工业化成本大幅提升。

这是摆在桌面上的阳谋,国运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