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修筑滇缅路的云南各族人民

抗战初期,天津、上海、汕头等重要港口相继被日寇侵占,我国对外交通几乎全部断绝。为了将急需的各种战略物资尽快运进中国,国民政府先后开辟了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等三条重要的国际运输通道,其中“驼峰航线”是要飞越喜马拉雅山的空中通道,沿途冰天雪地、人迹罕至;中印公路竣工通车时已经是1945年初,抗战已接近尾声。而滇缅公路虽然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但沿途也经过多座城镇,大大促进了缅北、滇西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滇缅路全景地图

带动了沿线城镇的繁荣

1939年滇缅公路通车后,很快成为抗战期间接受国际援助和华侨捐赠物资的唯一运输通道,据统计,1940 年在滇缅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军车 3166 辆,公车 2201 辆,商车 2265 辆,共 7852 辆,占抗战后方总车辆的半数。这些往返的车流不但源源不断从海外输入大量军用和民用紧俏物资,还从国内大量输出桐油、钨砂、猪鬃、锡矿等农产品和矿石。同时,部分司机还捎带着搞些客运及区域间的农副土特产运输,极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传统的集镇如下关、保山等因此更加兴盛,也刺激了畹町等多个新兴城镇的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滇缅路上各型各色的车辆

带动了运输配套产业的发展

运输汽车的增多,也带动了配套产业获得同步发展。交通部门在滇缅公路沿线设立工务段、管理站、运输站、保养站、材料库以及医疗站等各种机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公路运输管理体系。此外,由于抗战期间中国无力更新运输车辆,许多运输车都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因此汽车保养、维修及零配件相关贸易逐渐兴起。此外,由于战时汽油、机油的短缺,不得已发展代用燃料,主要是木炭和酒精,于是沿线的烧炭业和制酒业也得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滇缅公路沿线

带来了沿线金融的变态繁荣

滇缅公路的开通还带动了金融业的新发展以及传统工业的布局变迁。由于大量部队在滇缅公路沿线驻扎,数十万官兵的军饷发放和汇兑吸引了劝业银行等各大银行在此设立分支机构,加速资金周转的同时也带动了本币、外币、黄金等投机资金大举涌入,在香港、上海、仰光、昆明之间利用便捷的公路交通来赚取利差、汇差,倒买倒卖物资而一夜暴富的例子不断出现,造成了公路沿线金融暂时的变态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是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的终点

为昆明带来了繁荣与安定

作为抗战大后方的云南昆明,滇缅公路终点的重要城市,更是因为公路的开通而备受影响,大批来自内地的政府机构、工商企业涌入,给整座城市注入了勃勃生机;数十所大专院校和无数难民的涌入更是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和劳动力。另外,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民主人士经过滇缅公路来到昆明,与担任省主席、“云南王”龙云密切接触,对其产生了积极影响。后来,正式在龙云的极力主张下,中央军部队的官兵不得持枪进入昆明城,宪兵和中统、军统等机构的特务在昆明及周边也不得随意捕人杀人,进一步为昆明城赢得了“民主堡垒”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滇缅路全长114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