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遗展演全体人员合影。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供图

人民网南宁6月26日电 近日,非遗进校园 传承启新篇——2024年广西民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和2024年广西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培训班结业展演活动在广西民族大学举办。

展演活动通过民族服饰走秀、陶艺展示、苗绣和瑶绣情景展示、民族舞蹈和民族文化知识竞答等形式,展现培训班学员的学习成果,使非遗走进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广西民族服饰,了解广西陶瓷,使相关非遗技艺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让非遗永葆生命力,在现代生活中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族服饰制作高级研修班学员课程作品展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供图

据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组织实施,该计划旨在帮助传承人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坚定文化自信,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保护传承水平。

2016年至2024年,作为广西三所承办院校之一,广西民族大学共承办了23期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和1期高级研修班,涉及彩调、壮剧、织锦、刺绣、编织、染织、民族服饰制作、陶瓷烧制和木构营造等9个方面,参训人数达850人。培训对提升传承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瓷烧制班学员展示课程作品。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供图

今年,广西民族大学共承办两期研培班,分别是2024年广西民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和2024年广西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培训班,培训时长为30天。

服饰制作高级研修班共招生学员25人,其中64%的学员具有县级及以上传承人称号,主要来自广西南宁市、桂林龙胜、贺州八步和富川、百色田林和隆林、河池南丹和罗城、柳州融水和三江、来宾金秀和武宣等地。陶瓷烧制培训班共招生学员31人,主要来自钦州、南宁、梧州、北海、玉林、来宾、桂林、河池等地。

两期培训班主要采取讲座、交流研讨、实践操作、考察观摩、展演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使传承人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广西民族服饰制作和广西陶瓷烧制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技艺特点以及传承价值,从而增强传承人对服饰文化和陶瓷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此外,培训还能够使传承人能真正掌握服饰制作技艺和陶瓷烧制技艺的精髓,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员的相互学习,传承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期间,学员们参观考察了相关工作室、博物馆、非遗集市、示范基地、企业等,培训模式的多样化使学员能够真正达到强基础、拓眼界和增学养的学习目的。

民族服饰制作高级研修班学员何金秀是白裤瑶服饰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她表示,“我将把培训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带回河池南丹,传授给白裤瑶的妇女们,开发更多文创产品,让白裤瑶服饰文化得以传承发展下去,为非遗服饰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陶瓷烧制班学员陈晓是桂林釉陶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考察以及同学间相互经验分享,受益匪浅。“在一个月的培训中,我系统学习了广西陶瓷的众多烧制手段、装饰手法、设计表现形式和迥异的文化背景等,更深刻的认识到本土文化优势,为将来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眼界,为实现非遗项目活态传承树立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心。”陈晓表示。(冯肖慧、唐彬彬、黄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