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菲律宾依然对他们在仁爱礁的“败仗”耿耿于怀。这时候小马科斯政府总算想起来,当初小马科斯访华,在南海问题上跟中方达成过一致,那就是两国政府要管控海上分歧,南海问题不应该成为中菲关系的全部。

菲律宾外长马纳罗就在最近的一次听证会上表示,总统当初在北京,确实就南海问题与中方领导人“达成了共识”。他也承认,已经向中方发出了外交照会,预计双方将很快就南海问题举行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终于想起,小马科斯当年访华,与中方就南海问题达成过共识

不过他这时候重提小马科斯访华的老黄历,动机并不纯良,无非还是想把责任推卸到中国头上。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菲律宾外长重提总统访华的旧事,是撞到了南墙,终于知道“回头”了。这样不免高估了菲律宾的政治操守。如果从阿基诺三世时期开始算起,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撞墙已经很多次了,但只有杜特尔特吸取到了教训,而小马科斯上台后又抛诸脑后。

说白了,直到现在,小马科斯政府仍然不觉得自己在南海问题上“背信弃义”,反而还在无端指责中国。但正是这样的鸵鸟心态,才让中菲在南海问题上陷入一个看似无解的死循环。

菲律宾目前的想法很矛盾,一方面要继续炒作军人在仁爱礁受伤,把自己塑造成中菲海上争端的“受害者”,但另一方面,又没有主动与中方摊牌的胆子。马纳罗在听证会期间就多次强调,即便仁爱礁出现了严重事件,但对话和外交依然要放在首要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海军精锐被中方海警执法一幕】

但事情来到如此地步,对话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小马科斯当初来北京,确实与中方就南海问题交换过意见。不过他回去之后是怎么做的,我们再清楚不过。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菲律宾先是单方面撕毁了前总统杜特尔特与中国在仁爱礁的“君子协定”,多次发起挑衅并大肆炒作,导致中菲关系急转直下;

本来事态并非不能控制,菲律宾西部军区前任司令本来与中国谈好了仁爱礁运补的“新模式”,结果执行了没几次,菲律宾内部先闹起来,他人也被莫名其妙地撤了职;

顶替上来的一把手,打法更加激进,干脆召集海军精锐,想搞一次闯进仁爱礁运补的“军事行动”,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声援菲律宾,但防御条约纹丝不动】

菲律宾所谓的“精锐”,才进入仁爱礁周边海域就第一时间遭到中国海警执法。人是全副武装地来,手无寸铁地走,被缴获的枪械,菲律宾到现在都没要回来。

从中我们就能看出,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有多纠结。有人试图跟中国对话,维持以前的“常态”,结果不仅被边缘化,职位都没保住;而大行其道的强硬派,想要搞点大动作,进一步破坏现状,也没有得逞。

对小马科斯政府来讲,一个冷酷的现实是,即便有美国撑腰,菲律宾也没有对中国强硬的资格。更不要说菲律宾在仁爱礁铩羽而归以后,美国虽然第一时间声援菲律宾,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还是纹丝不动。

归根结底,菲律宾想靠重振美菲防务关系,方便自己在南海兴风作浪,从一开始就打错了算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外长称准备与中国进行对话】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菲律宾除了重提小马科斯访华的老黄历,似乎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菲律宾外长的说辞,就给人一种既视感。3个月前,中菲在仁爱礁撞船以后,菲律宾这边也主动提到,小马科斯访华时,曾跟中国这边讨论了“南海热线”的问题。

这两件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菲律宾企图在仁爱礁升级事态,结果踢到铁板,被中方坚决反制,运补行动无功而返,自家人员也受了伤。

这很难不让人觉得,菲律宾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换个角度来看,过去了这么久,菲律宾还是只能把小马科斯访华拿出来说事,也能说明,小马科斯从北京回去以后,对中菲关系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建树,才导致菲律宾外交部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拿出来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马科斯从北京回去后,就忙着向美国示好,对中菲关系再无建树

应该说,菲律宾拿老黄历出来说事,不排除是一种与中国讨价还价的手段。但背后其实是既要又要的复合信号:菲律宾既要继续误导国际社会,巩固自己对南海的非法诉求,但又希望中方能看在以前的面子上“高抬贵手”。

但问题在于,南海问题不是中菲关系的全部,这句话菲律宾自己都没有做到,现在反过来指责中国,不免有些匪夷所思。

小马科斯当年访华,中菲确实谈了不少合作成果,但是菲律宾自己不珍惜,为了迎合美国介入南海的地缘战略目的,不惜背信弃义,现在再想息事宁人,就没有这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