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一起下乡插队他被推荐上大学,多年后他娶了亡夫的她

杨宝锋和秦小莹是半路夫妻,他俩的结合当初得到了好多人的反对,特别是杨宝锋的父母,当时都气病了。要说杨宝锋和秦小莹两个人吧,也算是一对有情人,秦小莹不光是杨宝锋的同学,两人也相互爱恋,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秦小莹嫁了别人,杨宝锋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他俩的恋情也就亮起了红灯。

有关杨宝锋和秦小莹的婚姻恋爱故事,还要从他俩到山西农村下乡插队当知青说起。

秦小莹原是干部子女,上初一的时候,她的父亲被打成了走资派,秦小莹也受到了影响,好多同学也都离她而去,和她家划清了界限,她成了大家口中可以教育好的黑帮子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初中毕业后,秦小莹失去了读高中的资格,在家待业几个月,于1968年12月下旬离开北京,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山西省忻州地区插队落户,七十多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了忻州地区滹沱河沿岸的赵家庄大队,秦小莹他们十名同学(五名男生五名女生)被分派在赵家庄五队,大家分散开借住在老乡家中吃住。

因为秦小莹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一同下乡插队的同学们表面上虽然没有歧视她,但内心都和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很少有人主动和她搭话,更没人愿意和她一起劳动。有一名叫杨宝锋的男生,他从小学就和秦小莹是同学,上初中时两人还同桌三个月。杨宝锋知道秦小莹是个好姑娘,也知道她家的情况,他很同情秦小莹,很想多帮助她,但心里也有顾虑,毕竟她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当时杨宝锋和张春晖在五队队长赵忠奎家借住,秦小莹和马静借住在队里的五保户王奶奶家,王奶奶家就在赵队长家前面,中间隔着一户人家。王奶奶是五保户,杨宝锋天天帮王奶奶家挑水,他也就天天能见到秦小莹,虽然两个人见面了也不一定说话,可秦小莹心里感到很温暖很踏实,她总觉得有人在关爱着她,她也就不那么孤独无助了。

1969年麦收以后,队里为知青盖了新房,成立了知青点(也叫青年点),在五队插队落户的十名知青都搬到知青点居住了,大家总算结束了在老乡家借住的尴尬生活,大家感觉总算有了属于他们知青自己家。因为杨宝锋长得高大结实为人正直,大家就推选他担任了知青小组的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在之后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大家都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特别是五名男知青,都发扬风格,抢着挑水推磨干重活,女知青们都很感动,她们都发自内心地感激这五位大哥哥一样的男同学。

一晃就到了1972年冬季,经过了四年的劳动锻炼,杨宝锋他们已经适应了山西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大家也学会了干各种农活,他们的身体也强壮了,结实了,穿衣打扮也和当地农民没什么区别了。在农村生活了四年,大家都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和热情,特别是赵队长和五保户王奶奶,给予了知青们很多关爱和照顾,乡亲们都是北京知青的恩人,杨宝锋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激乡亲们。

那年冬季,公社革委会又利用冬季农闲组织知青到公社排演文艺节目,春节前后到个大队进行巡演宣传,还要到县里参加文艺汇演(汇报演出),能抽到公社排演节目,是每一个知青的自豪和骄傲,是很光荣的事情,大家都期盼着自己能去公社排练节目。

头两年公社排练革命样板戏时,被抽调参与排练节目的知青必须根红苗正,因为排练的是革命样板戏。后来再排练文艺节目,只要有特长嗓音好的知青就可以参与选拔,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了。1972年这次选拔参演人选,秦小莹因为嗓音好脱颖而出,连续两年都参加排演节目的马静却落选了。作为台柱子的杨宝锋再次被选中,他已经连续三年参加文艺演出了。

落选的马静心里很不舒服,她认为是杨宝锋从中作梗让秦小莹顶替了她,马静就到公社革委会和知青办告了杨宝锋的黑状,说他私藏禁书。

第二年春节过后公社文艺宣传队刚刚解散不久,那天中午,革委会副主任、公社知青办主任还有几名公社干部突然来到了赵家庄五队知青点,他们二话不说,就到男生居住的房间搜查,结果从杨宝锋的铺盖下面搜出了一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本书当时可是毒书。

公社革委会李副主任手拿这本毒书,把十名知青都集中到院子里,当面问杨宝锋:“杨宝锋,这是你看的书吗?你知不知道这是毒书?”“李主任,我刚借来,还没看呢,也不知道是什么内容啊?”杨宝锋心里也清楚,这本书是禁书,所以他才藏到了铺盖下面。

李副主任不依不饶,刨根问底:“杨宝锋,那你告诉我,这本书是谁借给你的?”这下杨宝锋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明明是自己的书,却说是刚借来的,不说明是从哪里借来的,爱较真的李副主任绝对不会罢休。

就在杨宝锋不知该怎样回答李副主任时,秦小莹突然举手说:“报告李主任,这本书是我借给杨宝锋的,书的最后一页右下角写着我的名字秦小莹。”李副主任翻开书看了一下,果真有秦小莹的名字,他随手把那本书递给了知青办主任,知青办主任看完点点头,把书又还给了李副主任。李副主任批评了秦小莹几句,他们就跟着大队书记赵明渠离开了五队知青点。

因为这事,秦小莹受到了连累,杨宝锋也写了检讨书。不过,杨宝锋也有些疑惑,这本书就借给秦小莹和几名要好的男同学看过,公社干部为什么突然来五队知青点搜查?为什么不去其他知青点搜查?

过后杨宝锋问秦小莹:“你为啥要替我背锅,你就不怕受到影响?”“我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再影响还能影响到哪去?你不一样,你是组长,是团员,是模范知青,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招干了。”秦小莹苦笑着说。杨宝锋也苦笑着说:“这下好了,我写了检讨受了处分,还连累了你……”

就是因为这件事,杨宝锋发自内心地感激秦小莹,他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秦小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1974年秋季县丝染厂招工,赵队长把五队的那个招工名额给了秦小莹,主要是考虑到秦小莹的体格瘦弱,没有力气干活,也算关照她一下。可到了公社却没能通过政审,原因还是因为她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第二年春天,赵家庄大队又得到了招工名额,大队书记同意让杨宝锋去地区钢铁厂工作,结果到了公社又被卡壳了,是因为那本禁书的原因。为了争取早日招工进城,马静给大队书记和公社干部送了烟酒,她很快就到县国棉厂当了工人。

1975年秋后,公社革委会李副主任突然来到了赵家庄,他来赵家庄托大队书记赵明渠给他小舅子提亲来了。赵书记和李副主任有交情,他也对李副主任家的情况比较熟悉,李副主任人是不坏,就是年轻气盛爱较真,有时爱贪点小便宜。

李副主任的小舅子在公社农机站开拖拉机,虽然属于临时工,但月月都开工资,还能挣一些外快,人也长得不错,据说也有转正的可能。秦小莹在公社文艺宣传队巡演时,还坐过他驾驶的拖拉机。

赵书记来提亲,秦小莹还真没了主意,当时她的父母都下放到门头沟劳动改造去了,她的哥哥在福建海军部队服役,平时也顾不上她,经过权衡利弊,秦小莹决定答应这门亲事。

对于秦小莹的这个决定,杨宝锋觉得有些仓促,劝她慎重考虑,杨宝锋还再次向她吐露心声,说自己是真心喜欢她。秦小莹眼含泪水说:“宝锋哥,这么多年你给了我很多关爱和照顾,我心里感激你,可我家的情况你都知道,咱俩要是在一起,你就会受到连累,我喜欢你,但不能连累你,我父母还在接受审查,我的前途看不到一点儿光亮……”

1976年初夏,秦小莹嫁给了李副主任的小舅子,据说婚后的生活还可以,李副主任的小舅子是个勤快人,也很疼爱秦小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那年秋天,赵书记把一份工农兵学员推荐审批表给了杨宝锋,对他说:“宝锋,你准备一下,过两天去县里参加文化课考试,咱赵家庄能得到这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也多亏了李副主任,他说是秦小莹替你求的情。”

杨宝锋顺利通过了文化课考试和政审,他成了赵家庄大队唯一一名工农兵大学生。离开赵家庄的头一天,秦小莹坐着她丈夫驾驶的拖拉机来到赵家庄,她送给了杨宝锋五块钱和一本书,那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是当年被李副主任他们搜查出的禁书。杨宝锋翻开那本书的最后一页,只见最后一页的右下角,果真工工整整地写着秦小莹三个字,杨宝锋之前还真没注意到这三个字。

大学毕业后,杨宝锋被分配到工业局工作,他成了一名国家干部。可到了三十岁,他的婚事还没解决,他的父母天天催他找对象,杨宝锋一个接着一个相看对象,可结果一个也没相中。

1983年夏天的一天傍晚,杨宝锋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意外见到了将近七年没见面的秦小莹,秦小莹领着一个女孩,正在路边的小摊前在买菜。

一番交谈后杨宝锋才知道,四年前她丈夫驾驶拖拉机出了事故,当场就身亡了,当时秦小莹的父母刚恢复工作,秦小莹就带着不到两岁的女儿回到了父母身边,一年后报考了电大,当时电大毕业刚参加工作。

两人交往了一段时间,杨宝锋顶着父母坚决反对的巨大压力,毅然决然地和秦小莹领取了结婚证,他成了一个六岁女孩的继父。一个国家干部娶了一个带着孩子到寡妇,当时亲戚朋友都不理解,甚至有人嘲讽他,说他没费劲就当爹,白捡了一个女儿,可惜是人家的种。

别人的闲话杨宝锋就当成了耳边风,他和秦小莹两个人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对待秦小莹的女儿,杨宝锋也像亲生女儿一样疼爱,甚至胜过了亲生女儿。结婚后不久,杨宝锋和秦小莹还回到赵家庄看望了赵书记、赵队长和王奶奶。

一年后,秦小莹生了一个白胖的男孩,杨宝锋的父母才算承认了这个儿媳妇,亲戚朋友也没人说闲话了。一双儿女长大后都考上重点大学,都有了美好的前程,杨宝锋和秦小莹很知足也很欣慰。

直到现在,杨宝锋还保存着那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那本书,有一次杨宝锋问秦小莹为什么要在那本书的最后一页写上她的名字,秦小莹说,那时她就想和他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讲述完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杨宝锋很感慨也很激动,他说当年要是没有秦小莹的帮助,他肯定没有机会上大学,就私藏禁书这一件事,他就没有出头之日。杨宝锋还说,他俩虽然是半路夫妻,可秦小莹是一个淳朴善良正直又孝顺的好女人,值得他爱她一辈子。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杨宝锋老师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