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坐于画案之前,画笔于宣纸上游走,描绘着乡村振兴图景。

6月25日,在巨野县田桥镇东祝村书画院,洪庙专业绘画村的王桂芹正在指导农民画师绘画。

当日,全省乡村文化振兴专项工作机制现场调度会与会人员来到该村观摩,在惊叹于工笔牡丹画巧夺天工的同时,也被王桂芹与工笔牡丹画的故事所触动。

王桂芹不仅是一名优秀画师,也是“声动巨野·画室宣讲”的金牌宣讲员。去年,她代表我市参加全省宣讲比赛,讲述自己通过绘画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从一名农村留守妇女,到‘陪伴花开’的亲历者、受益者,现在更是传播者,带领更多学员绘画致富的同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大家听,让更多人从中受益。”王桂芹告诉记者。

和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十几年前,王桂芹和丈夫外出务工,漂泊在外的日子,处处都是艰辛困苦,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家陪陪老人和孩子。每到临别时,孩子的依依不舍,更是让王桂芹心酸不已,她总是对孩子说:“等妈挣够了钱,再也不出去了……”

家里的老人岁数越来越大,孩子也到了入学年龄,挣钱重要,陪伴老人、教育孩子更重要。考虑再三,王桂芹决定留下来照顾老人孩子,让丈夫安心在外工作。自此,她成了众多留守妇女中的一员。孩子上学后,王桂芹就四处打听,寻找合适的工作,可是工厂负责人一听还得接送孩子,都将其拒之门外。

一次,王桂芹听别人闲聊,得知在家里绘画一样挣钱,做家务、带孩子都不耽误。王桂芹也有了想法,她给丈夫打电话,担心自己学不会,浪费学费。家人鼓励她:别人行,你保准也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家人的支持,2011年的秋天,她来到巨野县书画院,当问到交多少学费时,老师告诉她,这里免费培训。画师们一只手拿着两支画笔交替使用,起稿、勾线、上色……看到一朵朵娇艳的牡丹跃然纸上,王桂芹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这项技能。

农忙扛锄头,农闲拿画笔。每天把孩子送到学校后,王桂芹来到画院画画,放学时间就去接孩子做饭。后来,绘画技艺娴熟之后,她买了画案在家画画,书画院统一销售,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生活没有亏待任何人的努力与坚持,王桂芹的一幅工笔牡丹由开始的几十元,可以卖到现在的几千元;由开始三四天才能完成的小“斗方”,到现在一幅12米的长卷十天就能完成。

十几年过去,王桂芹的女儿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儿子正在山东大学就读,而她,早已从青涩的学徒,成为一名娴熟的农民画师。“工笔牡丹画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入,更是精神上的支撑。”在王桂芹的现身说法下,先后带动周边村160多名农村妇女加入工笔牡丹画的队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巨野县书画院常年开设“陪伴花开”工笔牡丹画专项培训班,强化书画技能培训,打造“陪伴花开”志愿服务品牌。经过系统培训,帮助普通农民向专业画师转变。镇镇有画院、村村有画室,巨野县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书画人才公益培训,每年培训画师5000人以上、骨干画师300人以上。

一幅国色彰显文化底蕴,一支画笔描绘振兴图景。依托“中国农民绘画之乡”和“中国工笔画之乡”资源优势,巨野县大力发展书画产业,建成了农民绘画培训基地和49处基层画院。今年计划新建镇街书画院17处,打造中国工笔牡丹画大师工作室,建设全国书画交易市场和书画产业一条街,为工笔牡丹画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巨野县书画产业从业人员达2万人,其中农民画师8000余名,年创作书画作品120余万幅,实现产值超20亿元。

菏泽日报记者 张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