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军委向朱老总、彭老总等十位优秀的军事家授予至高无上的元帅军衔,以表彰他们在过去数十年间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出人意料的是,战功卓著、所向披靡的粟裕将军却没能获得元帅军衔,最终仅仅只被授予大将军衔。这引发了许多原华野将领的不满,大家纷纷上书党中央为粟裕鸣不平,就连身在台湾的蒋介石在拿到人民政府的将帅授衔名单后,也暗自为粟裕惋惜,直言他是“高配低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1925年参加革命,他曾长期在叶挺将军身边担任卫士,1927年,他参加了足以载入史册的南昌首义,随后又在朱老总的指挥下,参与了惨烈的三河坝战役。此战由于敌我实力差距过于悬殊,我方最终遭遇惨败,大部分官兵战死沙场,仅有数百人幸存下来。战后部队士气低落、军心不稳,很多人对革命失去希望和信心,于是便私自逃走,另谋出路。

但粟裕始终对党组织保持着忠诚,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他都不离不弃,始终紧跟着党的步伐。1928年,他跟着朱老总前往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红军成立后,他从基层连长做起,靠着艰苦的努力一步步升迁为师参谋长。不过此时的粟裕在军事上方显“稚嫩”,一些战术、战略还不能成熟运用,所以并没有立下多少惊天动地的战功,整体表现只能算得上“中规中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到1937年间,粟裕奉党中央命令,在闽北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艰难维系着华南的红色革命火种。抗战爆发后,他被编入新四军担任中层干部,主要率部在江南一带活动,1941年,他逐渐崭露头角,数次指挥部队以少胜多,痛击了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至抗战末期,粟裕已然成为新四军一员名将,在党内、军内享有崇高威望。解放战争时,苏中解放区的原新四军部队与一部分民兵被统一整编为苏中野战军,由粟裕统一指挥调遣,1946年下旬到1947年初这段时间,粟将军充分利用运动战术与国民党军对抗,打得对方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苏中、山东两大解放军合并为华野,粟裕继续担任指挥官。另外一边,蒋介石为了消灭华野,动员了数十万大军投入山东战场,同时陆续安排陈诚、汤恩伯、王耀武等国府名将坐镇济南指挥“剿共”。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粟裕毫不畏惧,他带领华野先后在鲁中、鲁南击溃国民党军,完美瓦解了对方的攻势。

1948年,国共双方在徐州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这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淮海战役”,粟裕在此战中表现出色,联合中野一举歼灭了数十万敌人,并顺势解放了苏北、皖北等地区,而国民党军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已然无法再继续和解放军相抗衡,只能龟缩在华南苟延残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中旬,粟裕指挥华野大军横渡长江,挥师华南,很快便解放了浙江、湖南、福建等省份,原本党中央准备趁此大胜之势,让粟裕率部跨海攻台,彻底消灭残余的反动派势力,但由于金门战事失利,且解放军缺乏跨海作战的运输船只,所以只能暂时中止攻台计划。

建国后,粟裕被调到总参部任职,主管解放军的调度与改革工作,50年代末,粟将军意外被卷入一场政治风波中,他的职务随即被罢免,60年代末,中苏关系跌入冰点,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似乎一触即发。党中央为了以防万一,便安排粟裕到东北、西北巡查,熟悉当地的地形与驻防状况,如果中苏真的开战,那他将立即被重新启用为一线指挥官,负责保家卫国、抵御外敌入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0年代末,粟裕数次给党中央写信,申请复出工作,他当时还年轻,他还想再为国家建设做一些贡献。但可惜的是,由于一系列特殊原因,粟裕的申请并没有获得通过,他还是只能在二线挂职。1984年,粟将军走完了光辉、波折的一生,于北京某医院病逝。粟将军与妻子育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最为优秀、出色,他毕业于大名鼎鼎的哈军工,曾参与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并两次立下大功,1998年,他被调到北京军区担任副司令,次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6年,他正式告别部队,至今仍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