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汝城县城区建成绿地面积达411.18公顷(汝城县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供图)

仲夏周末,细雨霏霏。湖南汝城经开区工业大道通往城南的绿化带上,园林工范付星俯下身子,趴在椭圆形海桐树下,使力将一棵棵小树苗连根拔掉,放到边上的工具桶中。

“海桐籽一落就发芽,根扎得牢固,泥土湿润才好拔,否则长起来就让绿化带变混杂了。”范付星说。作为从事三年园林管护的聘用工,老范负责管护该段包含主路、辅路沿线的五条绿化带,全长近约一公里,总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得对高低错落的多层次绿植进行除草、施肥、修剪、移栽补植等工作。

“绿化带要保持有型有序,近观不杂乱,远看不见草,不下苦工是不行的。”范付星介绍,他每月除了固定休息日外,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出工干活。正说着,眼瞅雨点变大,他赶紧跑到边上匆匆喝口水后,紧接着穿上套装雨衣,继续埋头苦干,忙碌身影融汇在身边茫茫绿海中。

在汝城,类似范付星的园林工有130多个。“按照同等规模的园林管护量,参照周边其他县市区所需园林工至少要翻倍,但我们通过科学统筹安排,苦干巧干用心干,充分激活队伍的内生动力,取得了小队伍管好大园林的成效。”汝城县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江国军说。作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的汝城县,城区建成绿地面积达411.1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6.83%,绿地率达42.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5平方米。

为促进园林精细化管护,该县划分16个班组责任区,实行分区分片、层层管理,全面推进班组责任制及园林绿化“网格化”养护管理模式,构建了处处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工作网络。同时出台制定岗位责任制和养护管理目标考核细则,健全完善中心22项管理制度,采取日督查、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和开展养护大比武等方式,开创了靠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局面。

聚力提升工作质效,该县锚定城区22个公园游园、30条主次干道日常养护等重点,运用“5+2”不断档巡逻模式,加强对养护人员上班纪律、到岗履职督导,每天对所发现的怠工违纪、养护缺位等问题进行实时通报,开展回头看促进限期整改,每月对干部职工作风纪律进行书面通报,每季度认真开展业务评比活动,通过亮晒“红黑榜”奖优罚劣,推动各类问题及时处置落实。

既要养绿护绿,也要塑绿绘绿。该县专门组建了一支16人的整枝队伍,负责县城辖区乔灌木的修剪、病虫害防治及苗木补种补植、移栽、花卉摆种等工作,以精细化标准推进有序化日常管护,推动公园游园及道路绿化美化齐头并进、提质增效。

在城区主次干道,该县除补栽补种、修剪修整行道树提升现有绿化外,还采取“一路一策”方式,因地制宜引进种植彩叶树种、宿根花卉,全面完成行道树池绿化或软覆盖,塑造了爱莲广场段精品树形群,打造了汝城大道、三江大道、神农路精品样板道路,实现“一道路一特色一景观”。

针对城区各种裸露边坡,该县实施立体绿化固化、造绿造景、提质复绿等措施,改造美化了三江大道塌方体、卢阳大道七中边沿、云头公园边坡等13处5万平方米黄土裸露地块,运用改良搭配不合理的植物、将空坪隙地建成公园绿地、混播撒草花籽点缀美化、铺草皮6000平方米等综合措施,提档升级了园林路口、汝城大道曾家段、东正段等5处绿化景观。重塑“一山一境”,杂乱无章转为合理有序,让昔日城市“边角料”变成“绿色景观带”。

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优定乾坤。常态化调查摸排城区道路缺株死株、公园范围内裸露地表,在原有绿化格局基础上不断改进;选用宜栽宜种的本土树种和花卉,高标准绿化美化城区道路和节点,加速道路景观和城市出入口节点花化、美化、造型化……去年旅发大会以来,汝城县除扎实清理林下可燃物外,还增设修复宣传标识标牌120块,增装防护栏200米,在涉水公园水边、岸边添置救生设备50套,也修割了城市森林防火线22公里等。

如今,汝城县城生机盎然入画卷,缤纷绿植醉心怀,成了广大市民宜居宜业宜乐的美丽家园。“这里园林好有层次感、质地感,如诗如画、美轮美奂,就像一个迷人的植物大观园。”驱车行进在汝城大道、卢阳大道等主干道,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衣层条理分明、层见叠出,不少外地游客同样不吝夸赞。

“让园林人的艰辛汗水,浇灌满城绿意,扮靓美好生活,增进市民幸福感。”江国军表示,今后将围绕县委“1136”工作思路,坚持“精雕细琢、严管厚爱”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美化,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以高品质“含绿量”赋能全县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邓生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