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曾国藩心学实战》是一个系列,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全是曾国藩心学在官场、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运用,是普通人快速成长的操作手册。方法简单,易操作,建议从第一章看起。

物来顺应,是心学思想中,处理事情的方法。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呢?

曾国藩的这个方法,可以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六月十七日,湘军在围攻金陵长达两年时间后,终于迎来重大的胜利。湘军通过挖地道的方式,用火药炸开城墙,攻入金陵城。

指挥湘军攻下金陵的,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

立下天下第一奇功,对曾氏兄弟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他们只需要等待朝廷的封赏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让人意外的是,朝廷接到曾国荃的捷报后,并没有丝毫褒奖,而是斥责:

倘曾国荃骤胜而骄,令垂成之功或有中变,致稽时日,必惟曾国荃是问。

慈禧太后的这道懿旨,到底是什么意思?攻下金陵,如此大的功劳,即使没有奖赏,也不至于如此严厉。

曾国荃十分气愤,可又不知道朝中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曾国荃的一些手下,认为是起草奏折的赵烈文,可能没有写好奏折,惹慈禧太后生气了。

前面我们也提到过,赵烈文是曾国藩最信任的幕僚之一,曾国藩把他派到曾国荃身边,就是为了给自己这位性格暴躁的弟弟护航的,因此,赵烈文断断不会陷害曾国荃。

此时的曾国藩,已经来到金陵,那么,他又是如何从慈禧太后的懿旨中,读出危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