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2024年6月25日,中国新闻网的记者,马帅莎与蔡金曼,一同参加了对中国国家航天局的采访,并从工作人员的口中得知了一个喜讯!

6月25日14时07分,中国嫦娥六号返回器,已经按照原计划成功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圆满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一经爆出,立刻引发了全世界的一致震动!

因为此举标志着中国人在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后,终于在太空竞赛上将所有人包括美国甩在了身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更让西方为之担心的是,参加这次科研活动的中国科学家都太年轻了,年轻得让人害怕!

那么,这场科学活动的背后,到底有着哪些故事和秘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靠不住的外国人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20世纪70年代初,伴随着长沙汉代马王堆墓出土后,里面的木炭引发了科学家们的好奇,并且还引得美国人慕名而来。

美国人希望能用中国没有的物质--登月采集到的月壤,来交换一些墓中的木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负责接待美国人的周恩来总理,则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婉拒了他们的请求。

看起来周总理似乎对月壤不太重视,但其实,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又何尝没有一个飞天梦呢?

不要忘了,1970年,此时在美苏两个大国夹缝之间的新中国,可依旧将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人力用时穷,当时的新中国家底太薄,要做的事情又太多,因此以毛主席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最终也只能在无限遗憾中看着美苏两国将活人送上了太空,又将活人送上了月球。

可能有人会说,地球上的事情都没搞明白,登上太空又有什么意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不妨看看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

当时的中国银河号货轮,因为坚决不允许美国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搜查,结果被美国直接关闭了GPS,使得银河号在大海上迷了一个多月的路!

可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河号

1996年,由于台海局势紧张,为了给“台独分子”站台,美国连声招呼都不打,单方面突然断掉了GPS,使得中国的长征火箭导弹发射失败,并导致了57伤的惨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内容来自:环球网--96年我2枚导弹发射失败 GPS疑被美军做手脚

另外,在海湾战争中,看似强大的伊拉克百万大军,也是因为被美军断掉了GPS定位系统,以至于成为待宰的羔羊,狠狠地给世界上了一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这么多血淋淋的教训,在中国又怎么敢不对太空重视呢?

可是,以西方的“德行”,他们又怎么愿意看着中国在太空领域中取得成就呢?

因此,当1994年中国表示希望加入国际空间站时,不出意外地被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内容来自:海峡快报--27年前拒绝中国后,NASA变本加厉:永久排斥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

可即使如此,中国也没有放弃和西方国家寻求联合,这不,就在2003年,中国拿出了两亿欧元,作为申请加入欧盟伽利略导航系统的门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就在当年,伴随着美国的宣布禁止,所有拿了中国钱的欧洲人依旧把中国踢了出去!并且还极具侮辱性地放了一张图片和一段配音:

“这个画面不可能有中国人出现。”

话说到这里,中国还能指望外国人的“施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的执念

在20世纪90年代,认识到掌握太空的重要性后,中国政府就已经加快了迈向太空的步伐。

1999年,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卫星上天后,中国人在太空的探索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中国首颗北斗定位卫星成功发射,之后,中国又孜孜不倦地将一颗又一颗定位卫星送上太空。

截至2023年12月26日,中国已经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五十七颗与五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精度达到了十米!

这一点,从如今中国人手机上,那精确到令人发指的导航软件,就可以有亲身的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中国船只、导弹,再也不需要仰赖外国人的定位导航了!

接下来就是神舟五号了,2003年,中国第一航天人杨利伟在无数国人的瞩目下飞入太空!

2005年神舟六号成功发射,2011年,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太空空间站天宫一号问世,2016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组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成了这些后,时隔数千年,中国人再次将目光瞄向了月球。

上古时期,中国人有嫦娥奔月的传说,然而到底只是个传说?中国人想要证明自己在太空上的成就,还是要真真正正地去月球上走上一遭的。

于是,嫦娥五号出发,并于2020年成功完成既定任务,取回月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年,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

另外,以屈原《天问》命名的天问一号也开始了奔向火星的征程!

可以说,此时中国在太空领域上的成就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国家,但即使如此,中国人也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25日,属于中国人的嫦娥六号首次来到了之前,人类不曾涉及的月球背面,并在这里采样成功。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不都是在月球上采集月壤吗?在背面和正面采用什么区别?

首先,在通讯上,相比于月球,正面在月球的背面,地球与工作人员想要实现直接通讯的难度,会加上一个档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能够解决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问题,那么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是无法控制的。

好在如今的中国,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在2024年四月登月之前,科学家就已经发射了名为鹊桥二号的中继星,用以维持通信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决了通信问题外,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地形问题了。

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掩护,所以被天外陨石撞的坑坑洼洼,在月背面也是如此,更糟糕的是,由于角度问题,所以人们还无法通过卫星准确地拍到月球背面的地形地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不能保持即时通信,就无法开展月球背面的登陆工作。

好在一切都有惊无险。中国科学家成功完成了这一壮举!

那么,这次嫦娥六号的成功归来,又到底代表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的反应

众所周知,近几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限制中国的发展,可谓不遗余力。

比如说禁止中美之间在航空领域的相互合作,又比如说禁止中国人参加日本的航空研究,反正在他们的眼中,只要不和中国合作,那中国的航天事业就别想发展。

然而,嫦娥六号的成功回归,却让他们的算盘彻底玩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乎,在嫦娥六号回归的当天,我们就有幸看到了一出又一出的川剧变脸。

美国白宫发言人立刻表态:不再禁止中美相互合作航空航天发展,不禁止中国向其赠送月壤。

美国的带头示好,直接引发了一众“小弟”的跟随,就连欧洲航天局的关系,主管卡尔都表示,他们将考虑参加接下来中国的嫦娥七号和八号项目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些变脸中,要说还是日本媒体的关注点比较深刻。

日本媒体表示,最可怕的不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而是他们的科技团队成员这么年轻!

根据目前网上可以查到的数据显示,美国和欧洲的航天科研团队平均年龄是55岁,日本则是6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年龄倒也正常,毕竟航空航天科技确实是个高端活。

然而,中国的团队就年轻得令人发指了。

嫦娥探月团队平均年龄33岁!天宫载人航天团队平均年龄32岁!

可你以为这就够年轻了吗?

在2023年的嫦娥五号中首席太空女指挥员周承钰,年仅2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所谓欺老不欺少,年龄差距如此巨大,就注定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未来20年甚至30年间,欧美日的航空领域将被中国碾压。

更令他们恐惧的是,相比于已经进入百万模式的西方国家,中国人在对待太空领域的研究是坚持而又执着的。

根据一些消息显示,在未来,中国政府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建立环月球的卫星通讯系统,月地中继卫星系统,建立月球实验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信息如果是其他国家的宣言,那大家可能以为是在吹牛皮。

但如果放在中国这里,那就不好说了,因为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好像中国人就没说过空话。

至于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能不能够赶上中国?只怕很难。

如今的美国已经不是冷战时期,那个锐意进取的民主灯塔了,如今的美国已经在“人血馒头”的道路上走得太远,无法停下了。#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1.新华社--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丁薛祥在北京观看着陆回收况

2.人民网--月背“挖土” “广寒”探秘——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纪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百度百科--“银河”号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