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网上开始流传一篇名字叫做《六十五载砺剑,芝酒香飘万里》的文章,无数眷恋家乡酒气的山东人纷纷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陈光,一个曾被称为山东最优秀的市委书记的人。可就是这个人,竟因公开出售国有企业,被人称为“卖光市长”、“送光市长”。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放手一搏,不得不买

70年代末,我国的GDP虽然在上涨,但大部分的国民仍处于落后、贫苦的境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邓小平总书记做出了惊人决定,把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于是这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

这一改革也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的国有企业却遭受了巨大的市场冲击。

为了求生,这些企业也改革了无数次,但始终却有碰到痒处。每次都只是稍微调整一下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但制度是不变的。

老旧的模式早已不符合市场的发展需要,开始连年亏损。到后来连股市甚至都开始为其输送资金,却还是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直到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振聋发聩的讲话,山东诸城市一个年仅36岁的市长突然意识到: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市长就是陈光,与别的地方领导,一说改革就大摇头的态度不一样,年轻有冲劲的他立刻下定决心,打算背水一战!

当时,陈光这个市长也才上任一年,可诸城的财政报告却已经严重告急:

150家国企里边103家亏损,而且亏损面达68.7%,亏损额1.47亿,负债率接近90%。

等他下基层了解情况时发现:

大部分企业财政入不敷出,要么停产,要么半停产。而且大部分职工都收入微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自然也无法纳税。

改革,已经是摆在桌面上的重中之重。问题是可怎么改?过去诸城试过简政放权,也提倡过承包经营制,可都收效甚微。

好在陈光过去一直在市委研究室工作,对国家的经济沿革了如指掌。

而且后来还在山东潍坊参与了股份制改革企业的试点,这算是彻底把私有制和国有制的两套模式都摸清楚了。

慎重考虑后,陈光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悟出一个道理:国企的改革重点是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陈光做了一个艰难而冒险的决定:卖掉国企!不但要卖,还要卖光!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陈光就果断的开始搞改革试点,循序渐进,从出租给集体、个人,到后来直接出售。

当时试点企业的工人有两个选择:要么工人占企业20%的股权,要么购买全部股权。当然,最后国家还是会以一定形式控股或入股!

可惜工人们对这两个选择都不大买账,于是陈光就大胆的放手让工人们自己想方案。

令他没想到的是,工人提出以后国企不再让国家控股,而是由工人买断所有资产!

这一举动在当时可以说是胆大妄为,市里、厂里的领导都承受着别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可陈光思前想后,还是同意了工人们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是卖光,可那个年头,不是谁家里都能拿出这么大笔钱的,于是陈光就按职位分层控股,比如厂领导6万、中层干部2万、普通职工6000,依次往下排。

就这样,一家国有企业,从此这改头换面成了“股份合作制”。而这家企业的改革也掀起了诸城的“卖国企”之风。

历经两年,诸城市所有企业的改革基本完成。

二,陈光变成陈卖光

改革的结果是立竿见影的,陈光看完诸城市的财政报表露出了笑容。也正是这样的成果,一下子让陈光出了名!

1994年,《人民日报》还专门去诸城采访原国企的工人:同样的人、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产量却翻了一番?

工人们的笑脸和他们的话一起刊登上了头版头条:过去都是给公家干的,现在是给我自己干!

这下,陈光不仅在山东出名了,全国也出名了!

可这份报道给他带来赞誉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质疑!一家香港的报纸,更是直接给他扣上了陈卖光的帽子!

最重要的是,市里一些老领导也不赞同陈光“卖”国企的举动,再加上一些没搞清楚状况的市民,觉得过去企业就一直亏损,现在政府把亏损的企业卖给工人,也不是甩包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之间说什么的也有,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只好派来一个12人的工作组过来查账!

自然是查不出任何问题,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中央又派来一组人来调查,查了一个星期,才算搞清楚,此举利大于弊。

可这份报告,却叫不醒某部分人,为此陈光还收过匿名恐吓信的威胁

一直持续到下一年的2月,副总理朱镕基在看过调查结果后十分感兴趣,打算亲眼去诸城市看看。

不久后,朱镕基就来到诸城,到几个改革过的企业亲自看了看。

朱镕基总理实地走访后,在诸城开了五个座谈会,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比如:抓大放小、政府干预度降低,还有股份合作制的细节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朱镕基总理对陈光“卖国企”的鼓励态度,让反对的声音有了消停了下来。而陈光之后的改革也变得更有底气了。

然而送走了朱总理,诸城市却迎来了各地赶来的,大大小小的考察团来学习经验。

三,卖光市长最自豪的竟不是卖光?

虽然这一卖,盘活了不少企业,可实际上卖国企并且陈光最得意之作。真正令他在多年后仍笑不拢嘴的,却是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有企业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想要获得成功,制度、模式的改变只是一小部分。可结果也面临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改革失败,工厂怎么办?厂里的工人怎么办?总不能在改回国有制吧!

好在陈光立刻想出了社保的注意,让它为改革中的工人群体托底。简单来说就是为工人们建立了五险:比如养老、工伤、事业、医疗和子女等保险。

这个主意一出,社会上仍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有部分人这样一来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同时政府收的税也会失去大笔企业纳税金。

但陈光坚持了自己的主张,力排众议:要是将来这些企业出了事情,政府要应对的事情更多也更棘。到那个时候,社保就是每一个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

实际上,也正是陈光这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得整个改革更加顺利的走下去,甚至拿到现在这份社会保障也不过时。

而陈光也因为自己超前的政治目光,引起了领导的重视。不久后他就被调到了山东菏泽。

而菏泽的情况,又与诸城市大大的不同。首先两者之间的产业环境不同。

菏泽市是个典型的农业城市,不仅工业化进度缓慢,大小企业也生存艰难,倒闭关门更是家常便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菏泽一共1550家工业企业,数量如此之多,可平均固定资本,却连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亏损面依旧高达百分之九十,血淋淋的财政报表,再次把陈光拉入泥潭。

如果说诸城市是困难副本,那菏泽绝对是非常困难的副本。可这样的情况该怎么解决,并面对呢?

四,“送光”市长显神威

陈光思索良久后,决定放手一搏,直接开局大的,也不学上次卖光的策略了,这次直接:送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陈光出此下策实在是逼不得已,不比主诸城市,菏泽的经济环境实在在,人均生产值更是低到不忍直视。

没有闲钱,这就直接造成,这里的国企职工没办法向别的城市国企职工那样,用购买、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改革!于是陈光一咬牙顶住压力,把国企“送”了过去!

当然,送也不是随便送的,而是直接把困难户打包送给绩优企业,再将二者的资源和优势,整合优化,这样一来就增强了综合市场的竞争力。

然而,这一“送”也出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许多国企的管理人员,一下子失去了自己的职位,自然无法接受。这些人的嘴里自然没有好话,一时间满城风雨,让许多小企业都打了退堂鼓。

为此,陈光挨个上门,一个个掰开了揉碎了的讲道理,为他们做心里建设:只要能把孩子养活、养好,换个爹娘又能怎么样呢?只要企业搞得活,不管本地国企姓菏不姓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是为了更好的经济建设,可陈光这次仍不可避免的得到了一个新外号“陈送光”,而菏泽在他的带领下,只用了五年,就把90%的亏损率降到了12%。

其实不管是卖也好,送也好,结果都证明的陈光走对了路子,盘活了当地的企业和经济这本账。

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别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结语:

陈光在菏泽的工作并没有随着国企的改革结束,实际上他在这里一呆就是9年。

抓完工业,陈光就把目光放到了农业上,毕竟菏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城市。

在他的带领下,菏泽的工业和农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本人,也因为这片土地操碎了心,早早的就一头白发了。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陈光的政治才华,并没有就此埋没,2008年在调为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四年后又被提拔为为山东政协副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职位的变化,并没有影响他对老百姓关心。

2014年,在经过详细的调研后,经过岁月沉淀的陈光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把发展混合经济的方方面面都详尽的做了说明,并提出了5点有效建议。

此后的几年时间,陈光也始终在实地调研。直到2022年,陈光的注意力又放在了山东酒业上。

我们也对这样一个干实事,又能解决问题的领导放心,相信陈光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做出一番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