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天团!”听完柏林爱乐乐团在上海的首场音乐会,有乐迷这样惊呼。6月26日晚的上海大剧院,座无虚席,从第一位乐手进场便掌声不停。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项目,柏林爱乐全团近120位顶尖乐手,在首席指挥彼特连科率领下,联袂钢琴家王羽佳,带来“柏林爱乐在上海”首场交响音乐会。

弓弦交错,鼓点起落,全场观众屏息凝神。随着《波莱罗》舞至狂欢,落下最后一个音符,现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柏林爱乐在上海”交响音乐会演出现场(摄影:蔡晴 Cai Qin)

德国战车一样的乐团: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首场音乐会将“柏林森林音乐会”曲目,平移至上海。上半场主打俄罗斯大餐,以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开篇。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王羽佳踩着高跟鞋走进现场,和乐团强强联手,共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

钢琴家与乐团配合默契,将这一带有普氏“激进的古典”音乐气质的作品,发挥得淋漓尽致。“王羽佳是一个协奏曲高手,她的协奏曲充满了竞技感。”乐评人张听雨形容。

在观众打着节拍的掌声中,王羽佳返场三次,琴键飞舞,带来三首风格各异的曲目: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格鲁克《旋律》。乐迷直呼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柏林爱乐在上海”交响音乐会演出现场

“音乐听得特别明白,像是作曲家演奏出来,而不是演奏家演奏出来的,就像砍瓜切菜一样,内容展示得十分清楚,直截了当,没有任何多余的、花哨的东西。”钢琴家宋思衡形容柏林爱乐。

“柏林爱乐有着德国战车一样的碾压感,非常准确,非常工业化。”乐评人张听雨形容,台上每位乐手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独奏家,有着强悍甚至霸气的个性,彼得连科相对温和,没有那么多掌控感,适当时会给乐团足够发挥空间,“他们彼此互补,非常合拍。”

下半场主打法国作品,拉威尔的《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和《波莱罗》是音乐性格截然不同的两种舞曲风格,《达芙妮与克罗伊》第二组曲则是从芭蕾舞剧中再创组成,音乐形象栩栩如生。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乐评人李严欢形容柏林爱乐,充满了生命力、感染力,特别是在演奏拉威尔的三首作品时,音色变化之细腻,各声部声音之平衡,无可挑剔。

“彼得连科能将柏林爱乐个性中深深隐藏的不同方面展现出来,时而宽厚,时而辉煌,《达芙妮与克洛埃》中的‘黎明’流动似水,《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又实在浪漫柔情。指挥调动起每一位乐手的积极性,音乐中的每种表情、个性都表达得那么清晰,张弛有度,又丝毫不见过分渲染。”

“弦乐的低声部一如既往的厚实,管乐声部在立体挺拔的同时又不失圆润,有爆发力又绝不过火。”李严欢感慨,这是真正绚烂的色彩!

打飞的坐高铁,天南海北的乐迷因天团相聚上海

“柏林爱乐在上海”系列音乐会有超过40%的购票观众来自境外和全国各地。首场音乐会上,打着飞的、坐着高铁来上海的观众,此起彼伏。

18岁的张新朗从广州飞到现场,刚刚结束高考的他,笑称这场音乐会是过去一个月的“生存指望”,“我爱柏林,也爱王羽佳,这次的梦幻组合,完成了偶像同框。”

乐评人张听雨专门从北京赶来上海。从柏林到北京再到上海,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听柏林爱乐的现场。张听雨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指挥和大号出身,捧着乐谱坐在现场听,“很有收获,很受震撼。”

严女士和20岁的女儿同样从北京赶来。多年前,她在北京听了柏林爱乐和杜达梅尔的现场,“久久回味,后来再听其他乐团,感觉还是差点意思。台上每一位演奏家都技艺精湛、异常投入,演绎出来的交响乐有一种和谐、震撼的美。”严女士的女儿学长笛10年,也将踏上古典音乐的职业之路。

毛小姐正在杭州读生物学博士,冲着王羽佳、曲目和柏林爱乐的三重叠加,来到现场,“王羽佳的音色特别漂亮,像是在我心尖上挠痒痒,很撩人,真的会让人颅内‘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柏林爱乐在上海”交响音乐会演出现场

上海本地乐迷也当仁不让。苏先生重下血本,一口气抢到了4场交响音乐会的票子。“2017年,我在上海听过一次现场,这是第二次听。”苏先生听古典音乐已有几十年,来现场之前,他提前把所有曲目预习了好几遍,“指挥风格不一样,阿巴多是一种风格,我也想听听彼特连科是什么风格。”

陈女士同样是资深乐迷,2017年第一次听柏林爱乐的现场。“天团到底还是天团。”第二次听,陈女士感叹,“乐团里每一个演奏家都是天才,但是在指挥的统一领导下,很有纪律性,该放的时候放,该收的时候收,训练有素。今晚演出的表现力和整齐程度,都非常令人赞赏。”

“柏林爱乐在上海”系列演出将持续至7月1日,6月27、29、30日的三场交响音乐会,各具特色。正如乐评人李严欢所言:“一连上演四场交响音乐会,场次之多、曲目之丰富是柏林爱乐历次上海之行从未有过的,包含了德、法、俄不同时代多位音乐大师的经典之作,是对柏林爱乐传统和实力的一次全面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