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有一阵,团里的大礼堂在整修和检修,同时对墙面进行粉刷。当时团里开展的集体活动,就放在了大操场。

有一天,指导员在早上点名的时候告诉大家,晚上要到团操场看电影。听到这个消息,大家还是很兴奋。那时候团里的娱乐活动实在太少了,就是俱乐部里下象棋打双扣,看几本书,都是很老的那种,偶尔看看电视。

那时候没有健身器材,不能上网,没有台球,也没有各种娱乐设备,大家生活很枯燥。看电影是大家都很喜欢的。

晚上吃过晚饭,值班班长一声哨声:“戴帽子、扎腰带、戴小凳子,坝子结合。”

于是大家都带上小凳子迅速跑下楼集合。整队完毕,说道:“今晚看电影,大家一定要遵守纪律,展现作风,拉歌的时候,给我把嗓子打开,不要像个婆娘一样。”

大家都笑了起来,这个大家都懂的。

整队来到训练场,大家唱着歌,十分欢乐。操场的坝子上有些连队已到了,有些连队和我们一样,正在进场。“一二一”“一二三四”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啪啪啪”的跑步声整齐而有序。到达指定位置,值班班长一声:“放下”,大家按标准动作放下小凳子,然后再口令:“坐下”

夜幕下,放映队在紧张地调试的电影设备以及投影幕。

而连队在操场上整齐地坐着。在部队,是不可能就这样干巴巴地坐着等的,各连队干部、班长都很会调节气氛,这种场合,拉歌是部队的必要节目。

拉歌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首接一首地唱,看谁唱的歌多,唱得响亮。最好直接把对方的声音给盖下去。按照连长的话说就是,又不要你唱得多好,你往死里喊就是。

我连边上就是通信连,就是我们拉歌的对象。我们一开始就来了首《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歌词简单,唱起来也很雄壮,唱得又最多。只要是拉歌,我们就扯着嗓子唱,能唱多响就多响。

一唱完,班长就在边上喊:“通信连,来一个”,我们接着喊:“来一个。”

我们就接着喊:“淅沥沥,哗啦啦,唉——”然后大家笑,鼓掌。鼓掌不同于拍手,鼓掌是两个手掌呈十字,上下鼓动。

通信连根本不落后,也在他们班长的领唱下,开始唱《打靶归来》。还没等他们《打靶归来》唱完,我们又开始唱新歌《说句心里话》。把他们的声音给盖下去。

这就是所谓的拉歌,整个操场,歌声此起彼伏,掌声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消停。

直到快放电影了,才停止拉歌,开始看电影。那时,虽是晚上有点冷,但我们都已汗汵汵了。

而这场露天电影放的是什么电影,早已忘了。而那种拉歌场面,那种青春飞扬大声怒吼式的唱歌,也只在部队,在拉歌场合才能体会到。

因为拉完歌,整个人的喉咙都已经哑了。